正在加载数据...

中国疾控中心首次公开7万病例分析结果

2020年02月19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摘要: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迄今最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原始数据来自截至 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的超过7万病例。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月 17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迄今最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原始数据来自截至 2020 年 2 月 11 日中国内地报告的超过 7 万病例。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截至 2 月 11 日,中国内地共报告 72314 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 44672 例(61.8%),疑似病例 16186 例(22.4%),临床诊断病例 10567 例(14.6%),无症状感染者 889 例(1.2%)。
 
危重患者粗病死率近半
 
在 44672 例确诊病例中,共有1023例死亡,粗病死率为 2.3%。其中男性粗病死率略高于女性。湖北省的粗病死率高出其他省份 7.3 倍。
 
粗病死率表现出随年龄上升的趋势,其中≥80 岁年龄组的粗病死率最高,为 14.8%。60 岁及以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者的八成以上。
 
在未报告合并症患者中,粗病死率约为 0.9%。而有合并症患者的病死率则高得多,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粗病死率达到了 10.5%。
 
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表现为轻症,轻 / 中症病例达到 80.9%。但是一旦形成危重症,粗病死率便达到了不容小觑的 49%。
 
湖北外首例确诊病例出现在广东
 
新冠肺炎总体呈现出暴发流行模式。2019 年 12 月发病的病例,可能为小范围暴露传播模式,2020 年 1 月则可能是扩散传播模式。
 
这也符合先前的调查结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野生动物交易,使得新型冠状病毒从一种仍然未知的野生动物传染到人类,继而实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湖北以外首例确诊病例是 1 月 19 日确认的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全部患者的发病时间,1 月 24 日~ 28 日为第一个流行峰,在 2 月 1 日出现单日发病日的异常高值,然后逐渐下降。
 
按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和报告日期,发病人数在 1 月初开始迅速上升,1 月 24 日~ 28 日达到第一个流行峰,后缓慢下降;但在 2 月 1 日出现单日发病日异常高值,后逐渐下降;报告病例数在 1 月 10 日后快速上升,在 2 月 5 日达到流行峰,然后缓慢下降。
 
湖北省以外病例的发病高峰期出现在 1 月 24 日~ 27 日。其中六成病例报告发病前的 14 天内在武汉居住或去过武汉,或曾与武汉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医务人员感染原因有待深究
 
医务人员病例的发病高峰期可能出现在1月28日。
 
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 422 家医疗机构中,超过 3000 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达到 1716 名,其中 5 人死亡,粗病死率为 0.3%。但不能排除存在非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
 
医务人员中超过八成为轻症患者,病死率也低于其他病例。论文指出,最有可能的原因还是年龄因素。因为医务工作者都是在职人员,一般都在 60 岁以下,而死亡主要发生在 60 岁以上的患者。确诊医务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湖北省,其中在武汉确诊的医务人员达到了 64%。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在医疗机构中发生了所谓的 “超级传播者事件”。但医务人员感染以及防护失败的具体原因仍有待深入调查。
 
论文总结道,截至 2 月 11 日,我国的疫情形势趋于下降,但疫情尚未结束。必须继续落实好以社区和劳动场所等为单位的首例病例的发现和处置,防止复工后的疫情反弹。而当前研究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包括:动物宿主的识别、传染期的确定、传播途径的识别、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包括简便的检测试剂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20.02.0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