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魏强:“六问”新冠小鼠
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目前,我国已经有4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并有8种疫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有效性评价。
实验动物模型是连接实验室和医院临床的桥梁。2003年SRAS疫情突然袭来,国家紧急部署了防治非典工作。然而,没有动物模型就无法确定病原,无法追溯病毒来源,就没有疫苗和药物,无法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在新冠疫情的研究中,动物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新冠肺炎发生的病因。在实验室里研制的疫苗和药物,也需要在动物模型上证明它是否安全有效。万众期待的疫苗背后,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动物试验是什么样的?动物试验做到什么程度了?
记者:目前,在我国有哪些实验动物已参与到新冠药物筛选和新冠疫苗的研发中?
魏强:尽管用于尝试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模型的动物比较多,但是目前来看主要还是恒河猴和 ACE2 人源化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
记者:合格的新冠疫苗实验小鼠应具备哪些条件?
魏强:用于疫苗实验的小鼠应符合动物微生物和遗传质量控制要求。应选择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的动物及合适的年龄,并兼顾动物性别。hACE2 转基因小鼠由于携带病毒进入细胞的人源化 ACE2 受体,因而目前是最理想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因其感染后肺组织可检测到高水平病毒复制,感染后可出现典型肺部病理表现,而备受青睐。
记者:新冠病毒动物模型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魏强:动物模型是用新冠病毒人工感染动物,使其能够模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病理生理学变化、免疫学反应等特征的疾病动物。通俗来讲,动物模型越像人的表现,应该越有效。有效的标准,也是动物模型成功标准,包括在感染的动物中应检测到病毒复制,如可从感染后动物的鼻试子、咽拭子、肺组织等标本中动态检测出病毒载量变化,并能经 Vero E6 等细胞培养分离出病毒。应检测到动物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抗体。感染后动物通常在 1-2 周后检测到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或中和抗体。动物模型出现明显的以肺部组织炎症为主的病理学变化。病理学变化包括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改变等。
记者:为何美国的新冠疫苗研发会陷入“一鼠难求”的窘境?
魏强:由于使用的 hACE2 小鼠是转入了病毒进入细胞的人源化 ACE2 受体基因的小鼠,属于基因工程小鼠。这类小鼠一般用于特殊目的的研究,因而不像常规小鼠那样需求量大,通常不会大量生产,常常是“按需定制”。但是动物繁殖、生产是有时间要求的,因而短时间内不可能大量生产。
记者:动物模型能真正模拟人类疾病吗?
魏强:确实,动物模型不能全方位模拟出人类疾病,也就是说,动物模型有它的局限性。正因为是这样,更应该花力气研制高标准的动物模型,而不是相反。
记者:病毒一旦发生变异,是否会对新冠疫苗小鼠的研发带来挑战?
魏强:是的。现有疫苗的研发是基于目前病毒抗原情况而设计的。如果病毒出现变异情况,肯定会影响免疫效果。究竟有多大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这要看具体变异情况,会是一种新的挑战。
魏强,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学研究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