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波斯坦-巴尔病毒(EBV)转基因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主要是利用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建立相关的动物模型。
(2)模型特点 潜伏膜蛋白(LMP):包括LMP-1,2A,28。LMP-1基因是目前惟一证实的EB病毒恶性转化基因。EB病毒相关的动物模型迄今为止建立的EBV相关动物模型还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对LMP-1的研究上。Wilson等利用在B淋巴细胞中特异表达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启动子 Eμ构建BNLF-1(LMP-1基因)的转基因,由此产生的转基因小鼠有类似口腔黏膜自斑的上皮增生性病变,且大部分在发育期致死,并未获得BNLF-1基因导致转基因动物肿瘤的实验证据。究其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可能是没有采用合适的启动子。Kulwichit等采用免疫球蛋白重链启动子和增强子构建LMP-1基因转基因小鼠,在42%的转基因小鼠中诱发了B细胞淋巴瘤且B细胞淋巴瘤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只有LMP-1的高表达,说明 LMP-1瘤蛋白在EBV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建立EBV相关的鼻咽癌动物模型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个组织相对特异性启动子。EBV ED-L启动子位于LMP-1基因3'末端非翻译区,为一角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TPA等化学物质可使其活性增强40倍。Nakagaw等采ED-L2这一EBV基因组内部存在的弱启动子构建了周期素D1(Cyclin-D1)的转基因动物,结果在转基因动物口腔、食管、前胃等部位的鳞状上皮异常增生,并导致细胞周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53蛋白活性的异常。利用ED-L2是鳞状上皮相对特异启动子这一特性,构建CR2的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小鼠使其特异地在口、鼻咽部表达,这可制备近乎自然感染EBV的小鼠模型。此外,Huen等构建了EBNA-LP的转基因鼠,但未发现其表达对肿瘤的发生率有影响,而且可能由于LP蛋白的毒性作用最终导致转基因动物发生心力衰竭而死。Tornell等采用SV40启动子得到表达EBNA-2的转基因动物,在这些动物身上发生了肾小管增生性病变,继而发展到肾腺癌。Wilson等采用免疫球蛋白基因启动子Eμ得到了EBNA-1的转基因小鼠,在这些小鼠身上发生了淋巴瘤。最近,Caldwell等构建了表达LMP2A的转基因小鼠,研究表明LMP2A可以提供B细胞受体阴性的B细胞存活信号。Kearns-Jonker等采用免疫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制备了表达人CR2的转基因小鼠,并且发现在转基因小鼠体内不到5%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能够感染EBV,说明EBV确实可以通过人CR2进入小鼠细胞内。与EBV受体CR2相关的基因剔除动物则是Ahearn等制备的,这些Cr2基因位点缺失的小鼠体内B细胞功能极度受损,由此可见CR2/1对于B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3)比较医学 血清学、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皆表明,EB病毒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霍奇金病,胃癌,免疫受损宿主体内发生的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 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T细胞淋巴瘤,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脓胸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平滑肌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鼻咽癌(NPC)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肿瘤,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肿瘤,我国南方几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是世界上鼻咽癌的高发区,发病率居世界首位。随着研究的深入, EBV在NPC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因而EB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便成了NPC病因发病学研究领域中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问题及其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也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方法的出现和人们对于EB病毒研究的深入,将有可能利用其关系对这些恶性疾病进行有效的基因治疗。
- 人胃癌转基因动物模型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