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跨物种传播疾病--犬瘟热

2020年06月0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那些事儿公众号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每一位兽医专业的同仁都对犬瘟热不陌生,该疾病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感染引起的,在宠物犬中是一种常见传染病。

微信图片_20200601120901.jpg

微信图片_20200601120911.jpg

犬瘟热病毒

每一位兽医专业的同仁都对犬瘟热不陌生,该疾病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感染引起的,在宠物犬中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最早于1905年由法国兽医Henri Carre分离得到首株病毒株,该病毒基因为单股负链RNA,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virus),和此前我们介绍过的麻疹病毒(实验猴传染性疾病之麻疹)同属。两者不仅基因相似,动物感染后症状也十分相似,如果不做实验鉴别诊断检测,常常难以区分。和麻疹不同的是,犬瘟热病毒更有倾向不断跨越物种屏障,在更多种动物间传播。

跨物种传播

早期,犬瘟热病毒仅感染犬科和鼬科动物,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断有雪貂、虎、狮、海豹、海豚、熊猫等动物感染CDV的报道,目前已证实食肉目中的大多数科都可感染该病毒,例如:野生犬科动物(狼、狐狸等)、浣熊科(浣熊、密熊等)、小熊猫科(小熊猫等)、熊科(黑熊、大熊猫等)、灵猫科(如果子狸、麝猫)、鬣狗科(如斑点鬣狗)、大型猫科动物。CDV还导致了部分鳍足目(海豹等)野生动物的大规模死亡,传染源可能是陆地食肉动物如狗、狼等。此外,在人类患Paget’s病的患者骨组织中可检出CDV基因序列。犬瘟热是当前对宠物饲养业、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近些年在我国出现的CDV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情况也引起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非人灵长类又现CDV感染

非人灵长类动物自然感染CDV的报道首次出现于1989年,Yoshikawa等人报道了日本猕猴自然感染CDV的情况,共有22只野外捕获的动物发病,后期从700只日本猕猴中的44只检测到CDV抗体,且分离到病毒。2011年,Qiu等报道,2006年我国某猴场发生CDV爆发,涉及动物总数量约一万只,发病率约25%-60%,死亡率约5%-30%。随后在2008年,从北京某动物中心新购入的一批恒河猴中有20只动物在检疫期发病并有60%动物死亡(12/20)。病猴中分离出的CDV属于我国流行株,常见流行于我国山东、新疆、黑龙江及台湾等地。同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一批食蟹猴于检疫期也发生了CDV感染,死亡率约10.6%(46/432),从病猴样本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测序后证实,和北京恒河猴的CDV病毒高度相关。这表示本次犬瘟热爆发已形成了一条感染链,证实CDV在猴群中有持续感染能力。近期,有检测机构从一批出现发热、出疹、肺炎的实验猴病料中检测到CDV核酸、IgM抗体并成功分离到病毒(数据未公开),距上次CDV爆发十多年后CDV再次出现,应引起实验猴生产和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避免再次使该病流行。

微信图片_20200601121406.jpg

动物感染CDV后的临床表现

犬瘟热病毒是可侵害多种组织的泛嗜性病毒,动物感染后症状差异巨大,部分非人灵长类动物可仅出现抗体转阳而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原因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动物年龄、免疫状态、环境条件等因素相关。动物感染后会经历潜伏期,如果感染来源于同种动物,潜伏期为3-6天,如果来源于异种动物,可长达30-90天。发病动物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食欲差、呼吸困难、肺炎、脚掌角化增厚、眼鼻流脓、少数动物会出现神经症状,其中脚掌角化增厚是CDV感染的特征性病变,但不可作为确诊依据。和麻疹病毒感染一样,犬瘟热病毒感染动物后也会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发生继发感染,使症状表现得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如果动物出现类似临床症状,应在隔离、治疗发病动物的同时联系专业检测实验室,进行诊断检测,确认病原。

微信图片_20200601121743.jpg

A:皮疹

微信图片_20200601121749.jpg

B:面部脓皮症

注意事项

据报道,2006年我国猴群首次爆发CDV时,未能及时查明病原,不知道传染源和疾病传播途径,且无法有效控制疾病传播,造成了4252只动物死亡,2007-2008年用病死动物的肝和肺提取物制成灭活疫苗后接种健康动物,年发病动物数量降低到100-200例,该次爆发直到2008年才确定病因为犬瘟热病毒感染。CDV病毒可大量存在于患猴的眼鼻分泌物、唾液、血液、尿液、粪便等多种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主要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也可由消化道传播。尽管CDV在环境中不稳定,通常只能在环境中存活几个小时,最长不超过几天,但应尤其注意,患病动物即使痊愈,在痊愈后1-2周内仍能作为传染源传播病毒,且有报道显示少数动物可在痊愈后60-90天仍在排毒,因而患病动物临床症状消失后应复查确认不再排毒后才可同未发病动物同笼或同房间饲养。 

一旦发现有动物发病应立即隔离,以防传染给其他动物。注射疫苗是预防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但犬瘟热疫苗不能提供永久保护,通常可维持1-2年,故而应根据情况,定期接种疫苗。除了可选用减毒犬瘟热疫苗,也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麻疹减毒疫苗对犬瘟热有一定交叉保护作用。但需注意发病中的动物不能注射疫苗,否则可加重病情。另外,实验猴养殖单位内不应养犬,同时要有措施防止流浪犬、野犬及野生动物进入。

 

参考文献:


1. Beineke et al.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canine distemper virus—an update. One Health 2015, 1:49-59


2. Y. Yoshikawa, et al. Natural infection with canine distemper virus in a Japanese monkey (Macaca fuscata), Vet. Microbiol. 1989, 20 :193–205.


3. W. Qiu, et al. Canine distemper outbreak in rhesus monkeys, China, Emerg Infect Dis.2011, 17:1541–1543.


4. Z. Sun, A. Li, H. Ye, Y. Shi, Z. Hu, L. Zeng, Natural infection with canine distemper virus in hand-feeding Rhesus monkeys in China, Vet. Microbiol. 2010,141:374–378.


5. K. Sakai, et al. Lethal canine distemper virus outbreak in cynomolgus monkeys in Japan in 2008, J. Virol. 2013, 87 (2): 1105–1114.


6. A.P. Mee, et al. Detection of canine distemper virus in 100% of Paget's disease samples by in situ-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one 1998,23:171–175.


7. Feng et al. Canine distemper virus isolated from a monkey efficiently replicates on Vero cells expressing non-human primate SLAM receptors but not human SLAM receptor. BMC Veterunary Research. 2016,12:106


8. 麦博等.灵长类动物感染犬瘟热[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6):72-76.


9. 梁钟鼎.犬瘟热病毒感染与诊断[M].29-40.


10. 李天松等不同宿主来源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及致病相关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2012 (48)7:3-7


11. Rory D. de Vries et al. Measles vaccination of nonhuman primates provides partial protection against infection with canine distemper virus. J. virol 2014, 88(8):4423-4433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