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模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模型

帕金森病食蟹猴系统性模型构建与在体临床过程的动态评价研究

2020年08月1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科学2019年第2期 作者:马任驰 罗斌斌 岳峰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应用行为学与分子影像学的方法在体动态评价帕金森病食蟹猴系统性模型的临床变化特征,为药物、干细胞等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稳定有效的PD灵长类动物模型。

目的  应用行为学与分子影像学的方法在体动态评价帕金森病食蟹猴系统性模型的临床变化特征,为药物、干细胞等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稳定有效的PD灵长类动物模型。


方法  7只10-15岁的健康食蟹猴连续静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毗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0.2mg/kg体质量,诱导系统性PD模型,持续观察PD症状进展3个月,随后给予左旋多巴干预。应用PD评分量表评价动物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用EtheVision动物运动轨迹跟踪系统分析随意运动距离、运动轨迹的变化,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分子显像剂"F-AV-133评估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状态。


结果  所有动物在给予MPTP注射14d后出现了典型的包括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等PD症状,1个月临床评分达到峰值(21.43±5.35)。随后PD症状趋于稳定,连续观察至2个月(18.43±3.87)、3个月(18.14±3.53),与MPTP注射结束时(14.43±1.90)相比,临床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在3个月随意运动距离(809.77±401.15)cm较基线(8627.46±5751.04)cm显著降低(P<0.01)。"F-AV-133双侧纹状体平均特异性摄取率(Sur))在3个月时(0.16±0.03)较基线(1.66±0.58)显著降低(P<0.01)。在给予L-Dopa干预后可见PD症状显著改善,临床评分(12.86±3.63)较之模型期显著降低(P<0.05),而随意运动距离则显著增加(P<0.05)。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PD食蟹猴系统性模型临床症状持续稳定,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损害,对L-Dopa干预有效,全程无自发性恢复,更近似地在体动态模拟了PD的临床特征,以期为PD未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阅读原文:帕金森病食蟹猴系统性模型构建与在体临床过程的动态评价研究.pdf


阅读更多《实验动物科学》文章请扫二维码关注

微信图片_2020072410043015.jpg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