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肿瘤消失重大发现!在这种动物身上,肿瘤自发消退与抑癌基因RASL11A激活有关

2020年08月1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物谷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8月1日发表于学术期刊Genetics题为《Spontaneous Tumor Regression in Tasmanian Devils Associated with RASL11A Activation》研究发现,部分袋獾的肿瘤竟然自动消退了。

袋獾是澳大利亚一种大型食肉有袋类动物,它们面临一种广泛传播的致命疾病的威胁。这种疾病会使袋獾口腔长出肿瘤,影响进食,病死率几乎达到100%。更可怕的是,科学家反复调查后发现,这是一种会传播的癌症。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疾病是通过同种异体移植物传播的,即通过动物之间的咬伤,感染细胞系直接在动物之间传播。

微信图片_20200813093342.png

为了拯救袋獾,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然而,8月1日发表于学术期刊Genetics题为《Spontaneous Tumor Regression in Tasmanian Devils Associated with RASL11A Activation》研究发现,部分袋獾的肿瘤竟然自动消退了。


自发癌症消退是指恶性肿瘤不经治疗而减少或消失,尽管罕见,但已在各种人类癌症中被记录在案。尽管被假设与外源性免疫刺激、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激素调节有关,但实际上对其潜在机制我们还是知之甚少。

 

最近有证据表明,感染了传染性癌症的袋獾的自然种群中存在自发肿瘤消退。虽然大多数癌症在起源时是躯体性的,但袋獾由于两种衍生的传染性癌症(袋獾面部图-莫病(DFTD)和DFT2)的出现和迅速传播而面临灭绝的威胁。

 

DFTD和DFT2是具有传染性的肿瘤细胞系,在共同的社会交往中通过叮咬传播,两种肿瘤的病死率均接近100%。尽管DFT2在2014年才被发现,并且目前为止在地理分布上仍然有限。但DFTD已经扩散到大约95%的魔鬼(袋獾又名塔斯马尼亚恶魔)的地理范围,并在过去23年中造成了袋獾超过90%的局部下降。


然而,在塔斯马尼亚西北部,一些被证实患有DFTD的袋獾最近被重新捕获,其中部分袋獾肿瘤明显缩小或完全消失。

微信图片_20200813093453.png

袋獾面部肿瘤的标本。研究人员从塔斯马尼亚西北部收集了15个肿瘤的组织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其中8个肿瘤进行了肿瘤消退,而其他7个没有。


微信图片_20200813093553.png

原15个肿瘤基因组测序的无根系统发育。退化肿瘤用蓝色表示,未退化肿瘤用红色表示。

研究人员对重新捕获的袋獾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回归肿瘤中有一个单点突变激活了抑癌基因(RASL11A)。体外诱导RASL11A表达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RAS通路在人类癌症中经常发生改变,而RASL11A的激活可能为袋獾提供一种治疗选择,以及肿瘤抑制的一般机制。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发现在一些人类癌症中,RASL11A有表达下降的现象。

微信图片_20200813093723.png

体外RASL11A表达降低肿瘤细胞增殖 

事实上,最近在人类癌症的分析中发现,一个突变足以影响RAS通路功能。在所有人类癌症中,大约30%的癌症中发现了突变的RAS等位基因。相对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RASL11A在人类前列腺癌中表达不足,在结肠癌细胞系中高度甲基化(且不表达)。

 

RASL11A是已知的RNA聚合酶I转录的正向调节剂和pre-rRNA合成的调节剂,这表明RASL11A抑制DFTD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rRNA转录和加工过程的失调。rRNA转录对细胞代谢和核糖体生物合成至关重要,由于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的代谢需求增加,该过程的错误调节是人类癌症中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因此,rRNA合成是人类癌症治疗的关键目标。RASL11A的激活可能为袋獾提供一种治疗选择,以及在某些人类癌症中抑制肿瘤的机制。

 

“当前在治疗人类癌症时, 通常是对肿瘤赶尽杀绝,会用到对人有副作用的疗法。”该研究的其中一位负责人、肿瘤学家David Hockenbery博士说,“如果可以在不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或不动手术的情况下就让肿瘤自行消散,那将是一个重大进步。” 


参考资料: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2306139_Spontaneous_Tumor_Regression_in_Tasmanian_Devils_Associated_with_RASL11A_Activation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