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微量注射法建立外伤后癫痫动物模型

2020年09月1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00~250g;药物:异戊巴比妥,FeCl3溶液;器械:大鼠立体定位仪,无线蓝牙脑电监测系统,高速牙钻,牙托粉,微量注射器。

2.造模方法  大鼠称重后以2%异戊巴比妥溶液(50mg/kg)腹腔注射麻醉,立体定位仪上固定。剪去头顶的毛,常规消毒头顶皮肤后沿头顶正中线切开头皮,切口长约3cm。剥离头顶筋膜,暴露颅骨。在左侧颅骨冠状缝后3mm、矢状缝旁2mm处用高速牙钻钻一直径为2mm的孔。另外,再钻5个直径2mm安放电极的孔,孔的位置按D'Ambrosio所采用的方法,即以前囟点为原心,矢状缝为Y轴,过原点垂直于Y轴的直线为X轴,坐标轴单位为mm。孔的坐标值分别为(4, 0),(4, -6),(-4, 0),(-4, -6),最后在额骨正中钻一直径为2mm的孔(图1.1)。用微量注射器将5μl浓度为100mmol/L、pH为1.5的 FeCl3溶液在5min内匀速注射到大鼠的感觉运动皮质区内,进针深度3mm。溶液注射完以后,留滞针头5min以防液体溢出。

脑电记录:将前端钝圆的纯银丝置于上述钻好的安放电极的孔的硬脑膜外,用牙托粉将银丝与颅骨牢固地固定起来,银丝的另一端连接无线蓝牙脑电监测系统来监测大鼠的脑电图。

3.造模原理  铁具有致癫痫作用。

4.造模后的变化  大鼠在麻醉期间偶有身体的轻微颤抖,基本没有自主活动。模型建立后2.5h左右,大鼠开始出现癫痫发作。发作形式表现为头向右偏,身体以尾根为圆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持续时间约0.5~1min。接近3h时,大鼠开始出现典型的癫痫大发作。发作形式表现为身体向右后扭转,上半身抬起,接着整个身体背曲强直,四肢剧烈抽搐,翻转跳起,跳起时离地高度约20~30cm,同时可见大鼠双眼眼裂变大,眼球向外凸出,并伴随出现尿失禁现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约1min。发作完毕后,大鼠侧卧在地,整个身体静止不动,出现瘫软现象,约5~10min后大鼠恢复正常活动。模型建立后3—5h期间,约每10~20min发作1次。模型建立后6~8h期间,大鼠发作频率逐渐下降,约每0.5~1h发作1次。大鼠在癫痫大发作的间期,交叉出现咀嚼自动症。模型建立后24h~1周内,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有所减少,约每天发作1次,主要表现为咀嚼自动症,身体不自主的抽动。模型建立后第二周内,大鼠癫痫发作频率进一步下降,约每2~5天发作1次。

模型建立后3h首次出现频率明显加快、波幅明显高出背景波的棘波放电,癫痫波起源于左侧注射部位的感觉运动皮质区,以注射侧及注射对侧的感觉运动皮质区显著,癫痫波出现同时大鼠行为学上表现为身体背曲强直,四肢抽搐;术后5天和术后15天时脑电图上出现的癫痫波主要为棘慢波及尖慢波;发作间期可见散在出现的尖波及尖慢波活动。

5.注意事项  实验时选用大鼠体重尽量在要求范围内,这类大鼠耐受力强,头部易被脑立体定位仪固定;注药速度与留针也很重要;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创伤应尽可能小,严格无菌操作;颅骨钻孔时应注意深浅,一旦有突破感立即停止,防止引起大量出血。

术后大鼠应分开,等苏醒后3~5h才能合笼饲养,防止先醒的舔咬昏迷大鼠的伤口。饲养室内尽可能保持大鼠最适温度、湿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