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染出血热进ICU,请远离“鼠辈”做好预防
凌晨1点,重症监护室收了一名18岁的大一学生,入院时小伙子因为发烧精神不佳,面部颈部通红,乍眼看上去像喝醉了一样,仔细询问了后才知道,小伙子根本没喝酒,只是前几天和同学一起在路边吃了烧烤后,回去开始发烧全身酸痛,一直以为天冷冻感冒了,直到晚上发现一天都没有小便,病情也越来越重,才给家里打电话,急诊入院,经过急诊科医生诊断后,才知道原来小伙子是感染了——出血热。
一、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充血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出血热不仅会造成肝肾等多脏器的功能损害,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家鼠亦可传染,罕见人传人。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是该疾病的高发区,疫情最重。发病呈周期性波动,每数年会有一次较大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
二、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出血热潜伏期4~45天,一般为1~2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轻型可有越期的情况,重型可有重叠的情况。
(1)发热期:起病急,典型病例有高热、畏寒,体温在39~40℃之间,全身酸痛,多伴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皮肤出血好发于双侧腋下及胸背部,多为出血点或搔抓样、条索样出血斑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发热4~6病日后体温下降,部分患者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此期患者出血倾向十分明显,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6天之久。
(3)少尿期:少尿期是本病的极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两期也可重叠发生或完全缺如。本期一般出现于第5~8病日,持续约3~5天,长者可达2周以上。临床表现有头昏、头痛、嗜睡、烦躁、谵妄,以至抽搐、昏迷,但皮肤、黏膜出血往往加重,伴呕血、咯血、便血和血尿。
(4)多尿期:尿量逐步由每日400ml增加至3000ml以上,有些患者24小时尿量可达5000~10000ml。大量排尿而不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极易发生脱水、低血钾和低血钠,甚至发生二次休克而导致继发性肾衰竭,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仍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5)恢复期:多数患者病后3~4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减至每日2000ml左右,精神、食欲和体力亦渐恢复。
三、主要传染源是什么呢?
本病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主要传染源是野鼠及家鼠。少有人传染人,所以患者不是主要传染源。
四、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1)接触感染:被带毒的老鼠咬伤或感染性的鼠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鼠排泄物进入空气中与尘埃形成气溶胶,人因吸入而感染。
(3)消化道感染:人因为吃到了受感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食物而受到感染。
(4)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
(5)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出血热可经宫内或分娩时传播。
五、预防措施都有哪些?
(1)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一般认为灭鼠后发病率可以下降。
(2)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3)灭螨:对床铺、草垫、地面、室外草丛、柴草堆等处采用药物灭螨。
(4)做好疫苗注射: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尽早接种疫苗。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裴红红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