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Nature调研:近九成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
本文转载自“MedSci梅斯”微信公众号。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如果世界上没有新冠病毒的话,我们可能会看到的将是如下场面:朋友聚集在各大商场,人们亲吻和拥抱他们的恋人、朋友,孩子们上学时不需要检查体温或戴口罩。
这是一个遥远而又曾经离我们十分相近的愿景。那么我们有希望摆脱病毒吗?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生活秩序正常的那一天?然而,今年1月,《自然》(Nature)杂志的调研或许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Nature向119位免疫学家、传染病专家以及病毒学家发去问卷,询问他们对新冠病毒的看法。近九成科学家认为病毒会从大流行转为局部流行——它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在这颗星球的不同角落轮番出现。这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
局部爆发或成常态
未能根除病毒并不意味着疾病、死亡、或社会隔离将继续以目前的规模发展。未来的疫情发展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以及病毒如何演变。流感和导致普通感冒的四种人类冠状病毒也存在地方性流行特点:但是年度疫苗接种以及获得性免疫的结合意味着社会可以基本控制它们带来的季节性死亡和疾病。
局部流行和目前的大流行有着足够的区别。有接近四成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有望在某个区域彻底消除新冠病毒。在这些区域,尽管疾病还有重新爆发的可能,但考虑到疫苗或疾病带来的群体免疫效果,这些爆发有望很快被扑灭。值得一提的是,依旧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更为悲观。在他们看来,即便是做到局部消灭病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疫苗有效性成为关键
那么人们一定关心,疫苗是否能有效阻止疫情传播呢?从已有的初步临床试验数据来看,结果还较为积极,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认这一点。同时,即使在最理想的状况下,即疫苗不仅能减少病毒的传播,也能减轻感染者的症状。但要做到控制疫情,依旧离不开大规模的接种。
据估计,如果一款疫苗的保护效力为90%,为了控制住病毒的传播,需要至少55%的人接种疫苗,并且辅以一定的社交隔离手段。但如果人们并没有完全遵守社交隔离举措,则需要上升到67%的人接种。显然,疫苗的保护效力越低,需要接种的比例就越高。而在部分国家,即便是想实现55%的疫苗接种,都十分具有挑战。
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流感?
本次调研的专家、美国西雅图Fred Hutchinson研究中心的进化生物学教授认为,新冠病毒确实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流感。一方面,这种病毒也可能会像流感一样,形成一种每年冬季爆发的季节性模式。但另一方面,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新冠病毒快得多,这使得它可以更好逃脱免疫防御。这点上看,新冠病毒的危险性要比流感小很多。
但专家也同时指出,我们依旧不能对此掉以轻心。此次调研中,高达七成的科学家认为免疫逃逸是驱动新冠病毒持续传播的最主要原因。这在冠状病毒里并不罕见——从新冠之前就存在的几种冠状病毒来看,感染过一些普通冠状病毒的人,之后还会重新感染。
另一个驱动新冠病毒持续传播的原因是不断下降的免疫力。但即使对于普通冠状病毒,有免疫力的成人重复感染后,也未必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因此,人们希望免疫系统能对新冠病毒产生类似的效果。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监测免疫细胞的长期效力,以确认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保护效果。
与病毒共存
此次调研指出,关于新冠病毒,至今我们没有解决动物宿主的确定问题。而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因为没有搞清这些病毒在自然中隐匿于何方,病毒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但防护的重点仍在各国的防控措施上。专家指出,想要彻底消灭新冠,就好像要铺一条通向月球的道路,近乎于不现实。但无法根除病毒,不代表未来我们还将遭遇如此严重的疫情,如此多的死亡,以及如此严格的社交隔离。
因此,我们的未来,或许将长时间与新冠病毒共存。随着疫苗接种或感染后的群体免疫,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有望逐渐减轻并最终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不可否认,新冠病毒可能会像流感病毒,或是其他感染人类的普通冠状病毒一样,每年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