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模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模型

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

2021年04月1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赛业生物 作者:小赛 责任编辑:yjcadmin
摘要:今天和大家见面的是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可从单纯性脂肪肝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

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好的疾病动物模型可以加快新药的研发速度。你还在为不知道选择什么小鼠模型发愁吗?你还在为造模发愁吗?赛业生物新栏目《每周一鼠》,每周更新,为大家讲解一个疾病小鼠模型的故事,希望对大家了解不同的疾病小鼠模型有所帮助。今天和大家见面的是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可从单纯性脂肪肝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动物模型在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新药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前研究需要根据研究的特定NAFLD表型使用不同的动物模型。NAFLD和NASH的临床前动物模型可分为四类:饮食诱导模型、化学物质诱导模型、基因编辑模型、复合模型。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

发病机制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营养过剩,食物中脂类、胆固醇和(或)糖类过量,无法完全吸收利用,脂类堆积于肝而引发脂肪肝,进一步出现肝炎性改变及纤维化。

模型特点

 独有的多种免疫缺陷为人类造血细胞的重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系统,是HIV-1研究和基因治疗的重要模型。

 肿瘤研究的重要工具,可增加肿瘤的发生率,尤其是淋巴瘤和胸腺瘤。

 移植致死性胸腺淋巴瘤的情况下寿命短。

造模方法

选用SPF级健康雄性 C57BL/6 小鼠 ,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在第 4、8、12 周进行体重及肝指数检测,先采血后处死,采血用于生化指标检测,肝组织用甲醛水溶液固定标本,制成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油红O染色,进行病理检测。

模型评价

光学显微镜下,肝细胞脂肪变性占1/3以上者视为脂肪肝。

01 外观及体重

模型组小鼠随着高脂饲喂延长,活动逐渐减少,精神萎糜,毛发蓬乱无光泽,体重上升明显。

图1. 模型组(60%高脂饲料喂养)和对照组小鼠(普通饲料喂养)体重变化对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HFD,high-fat diet,高脂饮食。

02 肝脏标本观察

对照组肝脏鲜红、质韧、边缘锐利;模型组肝脏体积增大、颜色浅淡、有油腻感、肝脏纹路斑驳、边缘圆钝。

03 肝功能指标

■ 葡萄糖耐受实验

图3. 模型组与对照组的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表明经60%高脂饲料喂养12周的C57BL/6N小鼠糖耐量显著降低。注:禁食16小时,2g/Kg灌胃葡萄糖溶液。

分别检测对照组、高脂饮食喂养4、8、12 周的小鼠血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血清中总蛋白(TP)、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小鼠。


图4. 血清生化指标对比图。模型组小鼠血清中总蛋白(TP)、葡萄糖(GLB)、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小鼠。

04 组织病理学

对照组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无脂肪变性,汇管区未见炎细胞浸润,无其他病理改变。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明显肿胀,细胞质内明显可见脂肪空泡,脂滴融合导致细胞核偏位,甚至细胞核消失,肝组织内可见弥漫分布的大油滴和微小脂滴,并散布全肝,肝细胞有明显的炎症变化 。

图5. C57BL/6N-对照组-油红O染色。

图6. C57BL/6N-高脂诱导4周-油红O染色。

图7. C57BL/6N-高脂诱导12周-油红O染色。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