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模型

2021年05月2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眼科实验动物学》 作者:魏世辉、王志军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角膜疾病。本病的感染原为棘阿米巴原虫,80%以上的患者系配戴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所致。邓新国等选用健康新西兰家兔,实验前3d在家兔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同时应用激素点眼,然后将棘阿米巴原虫的滋养体和包囊悬液注入兔角膜基质内,成功建立了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该模型具有建成快,技术简便,易于操作等优点,是进行棘阿米巴角膜炎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1.实验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

2.原虫培养  棘阿米巴原虫来自角膜炎患者手术切除的角膜材料中分离的棘阿米巴原虫。培养基主要由蛋白胨-酵母-葡萄糖(PYG)组成,且含有青霉素(500U/ml)和链霉素(500U/ml)。棘阿米巴原虫培养3~5d后,用生理盐水将培养的棘阿米巴原虫洗3次(300r/min离心,每次5min),最后用生理盐水调至原虫浓度为3×105个/ml(80%~90%滋养体,10%~20%包囊);并用台盼蓝染色确定原虫的活力,原虫的活力>90%。

3.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前3d动物模型眼先行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1/d,同时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舒)眼液点眼,3~4/d。实验开始后停用激素,麻醉动物后用28号或30号针头的0.5ml胰岛素注射器在模型眼角膜基质内注入棘阿米巴原虫悬液0.2ml。

4.结果观察

(1)临床观察:感染的模型眼左眼全部形成角膜基质炎。12h结膜囊内出现分泌物,注射局部出现炎症反应;24h外眼分泌物较多,局部形成炎性斑块,球、睑结膜充血;3~14d症状逐渐加重,炎性斑块逐渐增大,整个角膜呈弥漫性点状混浊,外眼分泌物更多,球结膜及睑结膜充血更为严重。15~30d无症状停止发展,外眼分泌物逐渐减少,球结膜及睑结膜充血稍有减轻,新生血管开始向炎症斑块内长入。

(2)角膜刮片光镜检查:感染的模型眼可见棘阿米巴原虫的双层壁包裹。

(3)棘阿米巴原虫培养检查:取模型眼的角膜放入2%无营养琼脂糖培养基中央表面,在接种物上滴入1~2滴活大肠埃希菌肉汤,胶布密封后至35℃温箱内进行棘阿米巴原虫培养,感染模型眼能够培养出棘阿米巴原虫。

(4)角膜病理学检查:模型眼制作角膜病理切片Giemsa液染色,模型眼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中性粒细胞);PAs染色可见模型眼病变部位大量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