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大规模核酸检测如何避免感染?
当前,随着南京、扬州等地新冠疫情的起伏,核酸检测已成这些地区迅速查清并阻断新冠肺炎传播链条、切实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8月9日上午6:30起,扬州市通过主城区启动第五轮大规模核酸检测,至8月10日8时,共采样159.44万人,检测18.53万管,已检出阳性14例。
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在开展核酸检测一些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出现了本不该发生的市民被感染问题。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感染?核酸检测过程中,市民该做好哪些防护措施避免感染?
8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医疗卫生专家。
核酸检测点是有气溶胶喷溅风险的场所
“近期流行的‘德尔塔’毒株,其临床症状更为隐匿,核酸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手段和确诊依据。”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常州应急核酸采集医疗队(南京队)领队杨乐说。
在杨乐看来,发现本土病例之后,对密接人员、密接的密接者、一般接触人员、重点人群及其他可能存在被传播风险的人群和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可尽早发现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而采取进一步的隔离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但是,核酸检测点作为人群密集场所、一个有气溶胶喷溅风险的场所、一个随时会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甚至感染者的场所,其传播风险不言而喻。因此,要高度重视,必须强化核酸检测点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杨乐说。
日前,南京市和扬州市通报的两起核酸采样点感染问题,就是本不该发生的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与确诊病例接触后被感染。
南京有一名确诊患者只有2岁,因随家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与确诊病例接触后被感染;7月29日,由于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的人员与王强(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目前,已造成30多人被感染。
“为了确保各类人员都能够稳妥、安全、有序地接受检测,我市在‘黄码’人群较多的小区设独立的‘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点和检测通道;在‘黄码’人员较少或不具备设置独立‘黄码’检测点的小区,采取了先对绿码人员进行检测,随后再对‘黄码’人员进行检测的策略。”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说。
避免被感染关键要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苏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乔继红介绍,目前,德尔塔已成为全球疫情流行的最主要的毒株,具有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
尤其是,由于病人感染后的症状更不典型,往往觉得好像没事,就有点不舒服。所以,容易造成传播。
“积极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保护个人和家人的健康。市民请按照社区或单位安排,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时依次接种疫苗。”乔继红说。
“作为普通民众,要支持配合防控措施,去医疗机构、全员核酸采样点、接种疫苗等,更要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当出现了轻微的咽痛,轻微的乏力 ,或者说出现了一些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嗅觉障碍、味觉障碍等症状的时候,应该立即去发热门诊,或者是去看医生。”杨乐说。
杨乐介绍,采样前,要准备好口罩、纸巾, 最好是乘坐私家车或骑车、步行前往采样点(特别是中高风险区);在采样点,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序排队等候,全程佩戴好口罩,不要扎堆聊天,保持一米线距离;鼻拭子采样时,可能出现鼻部酸痒感,刺激打喷嚏,应立即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如出现刺激性干咳、恶心、呕吐等症状,做深呼吸调整;采样结束,一定要立即戴好口罩并迅速离开,回家后立即用流动水洗手,摘下口罩丢弃。
乔继红建议,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备一个紫外线灯。在使用紫外线灯消杀时,应注意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进行,以防灼伤眼睛和皮肤。房间要在关闭门窗后进行紫外线灯的消毒,消毒之后再开窗通风,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乔继红还提醒,对于口罩,不少市民有一些使用误区,建议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它的使用时间是4小时,如果口罩被污染了,比如喷溅或者潮湿了,要及时更换。不要把口鼻露出来,不要在中途随意脱卸,或将口罩拉到下巴处,只有正确的佩戴方式才能起到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