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探索性构建

2021年09月1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1年第4期 作者:周游 吴茗慧 汪雯 杜俊英 邵晓梅 蒋永亮 刘伯一 梁宜 方剑乔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 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 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 


方法 将 16 只 SD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 CILP 组,n = 8)和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CILP 组,n = 8)。 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采用 O 型圈下肢近膝关节处小压力值缓慢加压,加压 强度为 1. 2 ~ 2. 2 N,加压每日 1 次,一次加压 30 ~ 40 min,连续 3 周造模。 检测两组大鼠对患侧于造模前,加压后 6、13、20 d 的 PWTs 以及足跖部肿胀程度、皮温和局部血流情况。 


结果 造模 20 d 完成加压后,CILP 组大鼠患对侧 PWTs 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 < 0. 01);CILP 组大鼠患侧足跖部厚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假模型组和同期对侧 (P < 0. 01);CILP 大鼠患侧足跖皮温加压后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 < 0. 01);CILP 大鼠对患侧足跖平均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 < 0. 01)。 


结论 在大鼠下肢处通过长时间缓慢加压,能够有效造成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的情况,从而建立大鼠慢性缺血性疼痛模型。 


阅读原文: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探索性构.pdf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