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诱发性动物肿瘤模型

2021年10月2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作者:秦川 责任编辑:yjcadmin

使用某种外在的因素作用于实验动物使其发生的一类肿瘤称其为诱发性肿瘤。这些诱因可以是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性的,例如某些化学物质、射线和病毒,而其中以化学致癌物应用最为广泛,如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类有机化合物,应用方式有涂抹、口服和吸入。

在使用化学致癌物诱发动物肿瘤时,首先要熟悉所应用致癌物自身的特点,例如:亚硝胺类的致癌特点是:(1)致癌性强,小剂量一次给药即可致癌。(2)对多种动物(包括猴、豚鼠等不易诱发肿瘤的动物)的许多器官(包括食管、脑、鼻窦等不易癌变的器官)能致癌,甚至可以通过胎盘致癌,如给怀孕大鼠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可比较快地引起仔鼠的神经胶质细胞瘤。(3)具有不同结构的亚硝胺有明显的器官亲和性,例如二甲基亚硝胺等对称的衍生物常引起肝癌,不对称的亚硝胺如甲基苄基亚硝胺常诱发食管癌;在大鼠,二丁基亚硝胺能引起膀胱癌,二戊基亚硝胺能诱发肺癌,而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则能引起胃肠癌。又例如,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很小剂量(1mg/kg体重)即可使幼龄的狗、大鼠、火鸡或小鸭致死;其致癌性也极强,最小致癌剂量可以是亚硝胺的几十分之一,是已知化学致癌物中作用最强者。它能诱发多种动物(从鱼到猴)的肝癌,也可引起肾、胃及结肠的腺癌,滴入气管内可引起肺鳞状细胞癌,注入皮下可引起局部的肉瘤。还有报告认为,它可引起泪腺、乳腺、卵巢等其他部位的肿瘤。另外,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乙硫氨酸可诱发大鼠肝癌;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C2H5O-CONH2)、二乙酰氨乙胺可引起小鼠的肺癌;一些卤代烃如四氯化碳、氯仿等可引起大鼠或小鼠的肝癌。

其次要注意各类化学致癌剂对动物致癌的特点,如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类致癌物的特点是:(1)通常需要长期、大量给药才能致癌,如用二乙基亚硝胺0.005%掺入饮水中诱发大鼠肝癌需耗时8个月。(2)肿瘤多发生于远隔作用部位的器官,例如,小鼠口服2-萘胺诱发膀胱癌,大鼠口服4-氨基联苯诱发乳腺癌等。(3)有明显的种属差异,例如,2-萘胺小鼠口服诱发膀胱癌而对大鼠致癌性低,4-氨基联苯大鼠口服诱发乳腺癌而对小鼠几乎无作用。(4)其本身不是直接致癌物,致癌是由于其某种代谢产物的作用。(5)其致癌作用往往受营养或激素的影响,例如,偶氮染料奶黄仅在以缺少蛋白质和核黄素的饲料喂养大鼠时才引起肝癌,而且雄性大鼠较敏感,邻位氨基偶氮甲苯则易诱发雌性大鼠肝癌。

选用诱发性肿瘤模型为对象进行肿瘤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诱发性肿瘤从病因学角度分析与人体肿瘤较为近似,从细胞动力学特征考虑,该类型肿瘤生长较慢,瘤细胞增殖比率低,倍增时间长,也类似于人体肿瘤。但诱癌实验周期较长,成功率难以达到100%,且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不一致,诱发肿瘤部位不单一,肿瘤发生的潜伏期个体差异较大,不易同时获得病程或瘤块大小较均一的动物供实验之用是其缺点。因此诱发性肿瘤模型常用于特定领域,如综合化疗或肿瘤预防方面的深入研究。

化学诱发性肿瘤模型实例

1.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

取鼠龄2个月的Sprague-Dawley雌鼠20只,一次量口服以麻油溶解的DMBA 20mg,常规饲养,观察,肿瘤自60d开始生长,至120d癌发生率达63%~100%。以每周肿瘤体积增长率及生存时间作为评价指标。

2.二甲基苯蒽(DMBA)、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

昆明小鼠20只,18~22g,雌雄各半,实验前3天用脱毛剂(15%硫化钠水溶液,掺入少量滑石粉和适量面粉)脱去小鼠背毛,DMBA丙酮溶液200μl(0.075%)涂于每只小鼠背部皮肤,每周一次,共3次,末次涂抹DMBA丙酮溶液1周后,于相同部位涂抹巴豆油丙酮溶液(0.25%),每只每次200μl,每周两次,持续12周,实验第5周开始有皮肤乳头状瘤出现,至实验结束荷瘤小鼠可达80%以上。评价指标为小鼠肿瘤发病率和乳头状瘤数目。

3.苯并芘诱发小鼠肺腺癌

A/J小鼠20只,16~18g,雌雄各半,以100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芘麻油溶液,后常规饲养,6个月后处死动物,取肺脏以Bouin's液固定,48h后观察结果,肉眼可见白色突起状瘤灶,诱发率可达90%。评价指标为肿瘤发生率和每只小鼠荷瘤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