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溃疡
【操作步骤】家兔,体重2kg左右,麻醉处死,在无菌条件下,于口腔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将黏膜剥离,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放入0.1mol/L、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保存于低温冰箱(-70℃)内备用。使用时将上述家兔口腔黏膜在无菌条件下剪碎,研磨成极细的糊状,加入磷酸缓冲液制成组织匀浆,加入1:1000乙酸硫汞钠溶液防污染。在免疫动物时再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
将试验家兔背部除毛,常规消毒,将上述抗原加佐剂的乳化液1ml注入家兔脊柱两侧皮内,共注射20点,每隔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在第4次免疫后10d,分别自兔的耳缘静脉采血,以补体结合试验法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在免疫注射后5个月再采第2次抗体效价测定。实验动物免疫注射后观察5个月,并将试验兔口腔黏膜出现的溃疡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最后以空气栓塞法将动物处死,做尸体消化道组织学检查。
【结果分析】实验兔免疫注射后,经过5个月的观察,每只实验兔多次出现了口腔溃疡,最少者出现4次,最多者出现15次,平均每只兔出现8次左右。实验兔从第3次免疫注射后即开始出现溃疡,在免疫注射4次后的1~2个月内出现溃疡频数达到高峰,在免疫注射后第3~4个月出现溃疡次数逐渐减少。实验兔开始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以后反复发生。表现为在局限性充血或不充血的口腔黏膜上出现溃疡,经观察溃疡区有丘疹上皮坏死形成,未见疱疹发生。溃疡为针头至小米粒大小,少数可达小豆粒大(直径一般为1~2m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整齐,溃疡较浅,表面覆有一层灰黄色膜。溃疡一般持续2~3d即愈合,溃疡多发生于唇黏膜,少数可发生在口底,个别溃疡发生于牙龈及上颚部,溃疡多为单个发生。于第4次免疫注射后第10d,分别由兔耳缘静脉采血测定抗体效价,可达1:2000以上,直到免疫注射后第5个月末,口腔黏膜溃疡已经很少出现时,抗体效价降为1:40~1:160。
肉眼观察见食管、胃、十二指肠皆无异常改变;镜下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亦无异常改变。镜下观察可见口腔黏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其表面被覆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等渗出物。溃疡底部小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溃疡四周的黏膜上皮可见鳞状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上皮细胞间可见少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上皮下小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可见少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注意事项】本试验诱发的口腔溃疡其出现程度与抗体效价的高低是平行一致的。诱发的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从临床症状表现到组织病理改变,都与人类的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相似。建立实验动物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模型对于研究人类复发性口腔溃疡意义重大,由于对RAU的病因学认识不足,因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RAU的特效药物及方法。利用兔口腔黏膜蛋白作为抗原,可引起实验家兔发生RAU,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检查均与人类RAU相似,表明此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RAU的模型。
- 小鼠溃疡性皮炎该怎么办
-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