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饲养管理

猕猴属动物的行为学特性

2022年01月20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指南》 作者:贺争鸣 李根平 朱德生 卢胜明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1.社会性动物

猕猴属动物平均群体在20~30只,种群是一个紧密社会,成员对陌生猴反应激烈,具有以母系为主的群体结构特点。动物有较长幼年期,约半数幼仔一岁前需要看护,且有15%的时间跟母亲在一起。一年后,雌性幼仔继续保持与母亲的亲密关系,而雄性在性成熟之前要离开出生种群,40%~50%青春期雄性在移居中丧生。

2.觅食行为

野外环境中,猕猴属动物会花将近一半的时间到食物点觅食,食谱极其多样,包括100多种植物的幼芽、果实和种子,偶尔会吃鸡蛋和昆虫。多样化的食谱使它们具有能在不同的环境下繁衍生息的能力。

3.具有理毛社交行为和情感反应性差别的特点

理毛行为是融洽社会关系的重要活动,猕猴属动物会花大量时间相互理毛,同时可以发现成年雌性比其他任何年龄/性别猴都要花更多的时间理毛,理毛是创建和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机制。猕猴在情感上反应有差别,自然条件下性格活泼的猴子对母子关系破裂的情感反应更多些,性格与迁移时间相联系,性格活泼的青春期雄性比不活泼的个体离开出生群体时的年龄大很多。

4.运动和探索行为

运动和探索是它们在自然界中成功生存和繁衍的重要行为,因此接触新事物刺激对在笼中驯养猴非常重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