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猫屈光参差性弱视模型

2022年04月2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眼科实验动物学》 作者:魏世辉、王志军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双眼屈光状态不同为形觉剥夺的又一常见原因。同一物体落在双眼视网膜的清晰程度不等,或者屈光不正获得完全矫正但因屈光参差造成的物像大小不等,双眼物像不能融合,视中枢则抑制屈光度较大一眼的物像,久之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

该类型动物模型制作常采用阿托品化法、晶状体摘除法和戴镜法。

1.阿托品化法  由于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同时散大瞳孔,使其在视觉发育中双眼或单眼的视网膜物像长期模糊。瞳孔散大产生屈光系统的球面差、色像差和屈光介质的光散射效应。幼猫最大调节力为4~8D,但睫状肌麻痹使幼猫失去调节能力,即睫状肌麻痹产生的物像模糊相当于等量的远视。这种双眼或单眼慢性阿托品化的方法所生产的视网膜影像模糊类似于人类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能够很好地模拟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带来的影响。

2.晶状体摘除法  晶状体摘除法是应用手术方法取出动物晶状体,人为造成屈光参差。该方法手术费用高,技术要求也较高,故目前很少采用。

3.戴镜法  戴镜法是给发育期动物佩戴角膜接触镜以使双眼屈光度不等,戴镜度数较大的一眼则形成弱视。但动物模型需要佩戴角膜接触镜,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故目前较少应用。

术后2~4周可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检测以判定造模情况。经5%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后将幼猫置于桌面上,分别剃净枕部、额部及右耳尖背面毛发,将3个电极分别刺入皮下1.5mm。作用电极置于前额正中,记录电极置于双耳后缘连线中点枕部,参考电极置于右耳尖背面。阻抗<2kG。将猫头固定,调整受检眼使瞳孔中央区对准视屏中心视标,使其视网膜中央区的反向延长线投射在刺激器的中央,并用相应的镜片矫正屈光。角膜顶点距离视屏50cm,遮盖对侧眼。采用棋盘格图形翻转刺激,平均亮度50cd/m2,面积相当于视角120×120,空间频率0.3875cpd,时间频率2Hz,叠加128次,分析时间250ms,数据和波形经计算机采集输出。

猫科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视觉系统,它们有完整的双眼视,是比较理想的弱视研究的实验动物。幼猫一般生后第2周才睁开双眼,3~4周后才有近似成年猫的视觉反应,生后100d左右达成年猫水平,即猫视觉发育关键期为生后3个月左右。所以,猫弱视模型的制作时间一般为2~4周龄,模型饲养时间为12周。新生猫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和视皮质是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结构,VEP可通过记录大脑皮质枕叶对刺激产生的电信号来反映视神经节细胞以上视觉通路的信息传递情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