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血管瘤转基因动物模型
2022年05月11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以往最常应用的模型是鸡冠,因为它与血管瘤的发生及组织结构有着巨大差异,所以不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血管瘤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怀孕母鼠感染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后,新生小鼠患血管瘤的机会大大增加;以后国外有学者证实,多瘤病毒中的MT抗原基因整合到小鼠正常基因序列中是其罹患血管瘤的根本原因。故采用转基因方法,将Py MT基因整合到小鼠DNA正常序列中可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
复制方法:含Py MT基因的质粒大量扩增后用 BamH-I酶切,使之线性化,得到含Py MT目的基因的513kb的DNA片段和4kb的质粒载体DNA片段。回收其中513kb的片段,电泳鉴定。应用DNA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并植入母鼠输卵管。观察转基因小鼠表型,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法)检测目的基因整合情况,组织学检查转基因小鼠可疑血管瘤样新生物。徐骎等发现,目的基因经酶切、鉴定,证实大小无误。DNA显微注射,移植卵579枚,产仔62只。小鼠表型观察:62只小鼠中1只出现血管瘤样表型,主要分布于皮肤及黏膜组织丰富的器官(如:舌、胃等),转基因小鼠出现的血管瘤样新生物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异常血管增生,类似海绵状血管瘤结构。PCR方法检测证实该小鼠体内有Py MT基因表达,而在野生型小鼠及未表达血管瘤样结构的小鼠中均未检测出该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