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低通气量(缺氧)模型

2022年09月30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心血管病实验动物学》 作者:霍勇 陈明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梁兆光等人通过低通气量法复制了AF模型。动物麻醉并气管插管后,向管内气囊注入气体固定气囊,连接通气量表测定动物麻醉状态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调整每次通气量为低于测定潮气量的10%~15%后,将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常规置入冠状静脉窦、右心室、高右房、希氏束电极,于低通气30分钟后在高右房行程序刺激或Burst刺激。程序刺激S1S1间期为(300±50)毫秒、S1S2间期为(200±20)毫秒,递减步长为10毫秒。Burst刺激S1S1初始频率为400次/分,每次递增100次/分,最高达1000次/分。起搏电压为5V、脉宽2毫秒,刺激时间5秒,多数可诱发AF。本方法无需手术,只利用呼吸机给予低于正常潮气量的10%~15%的通气量,因此不存在术后护理及犬的存活问题即可达到诱发AF的目的,具有制作简便、相对经济、安全等优点。该模型与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AF或部分阵发性AF相似,且模型建立中人为造成低通气量可能与某些患者低氧及电解质紊乱等易感人群并发AF相似。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