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研究揭示海洋哺乳动物深潜原理
2012年12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test
人在深度潜水后如果回升水面速度过快,会出现恶心、身体疼痛等不适,而海象、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却能在深水中自如升降,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原因。
从深水迅速上浮时,人体会因气压迅速下降而在血液中形成氮气泡,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医学上称为气泡栓塞病。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期刊《生物学通讯》上报告说,他们通过长时间追踪研究一头海狮发现,这种哺乳动物之所以能在深达数百米的水中上下自如游动,得益于一种主动进行“肺萎陷”的本领。
研究人员捕获这头雌性成年海狮后,在其身体上安装了一枚小型记录器,用以实时监测海狮体内气压、下潜深度等一系列数据。此后,研究人员将海狮放归大海,并跟踪研究其48次下潜捕食的情况。
研究发现,在潜至约225米深时,海狮体内的气压骤降,这意味着它主动实施“肺萎陷”,将附着在支气管上的大量肺泡压缩,使整个肺部体积缩小。这相当于关闭了向血管输送气体成分的“开关”,保证氮气等无法进入血液,避免其对身体机能的侵扰。肺部关闭后,海狮会通过其大量的支气管和气管中储存的氧维持身体机能运转。
从深水迅速上浮时,人体会因气压迅速下降而在血液中形成氮气泡,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医学上称为气泡栓塞病。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期刊《生物学通讯》上报告说,他们通过长时间追踪研究一头海狮发现,这种哺乳动物之所以能在深达数百米的水中上下自如游动,得益于一种主动进行“肺萎陷”的本领。
研究人员捕获这头雌性成年海狮后,在其身体上安装了一枚小型记录器,用以实时监测海狮体内气压、下潜深度等一系列数据。此后,研究人员将海狮放归大海,并跟踪研究其48次下潜捕食的情况。
研究发现,在潜至约225米深时,海狮体内的气压骤降,这意味着它主动实施“肺萎陷”,将附着在支气管上的大量肺泡压缩,使整个肺部体积缩小。这相当于关闭了向血管输送气体成分的“开关”,保证氮气等无法进入血液,避免其对身体机能的侵扰。肺部关闭后,海狮会通过其大量的支气管和气管中储存的氧维持身体机能运转。
上一篇:研究揭示鸟类如何区分面孔[ 12-20 ]
下一篇:现代蛇类起源研究获进展[ 12-21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