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兔感染模型
离乳兔对EHEC并不敏感,所以常用的是几日龄(3日龄居多)的乳兔模型。使用3~10日龄的幼兔构建EHEC感染模型,第一次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EHEC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
(1)感染方法:在Ritchie等人的研究中使用了2日龄的新西兰大耳白,每窝随母兔独立饲养,3日龄时灌胃给予EHEC。
(2)感染剂量:接菌浓度为5×10的8次方 cfu每90g动物体重。在乳兔接种当天收菌,离心后用消毒的PBS(pH7.2)重悬活菌,调整浓度至10的9次方cfu/ml。
(3)结果:接菌后2~3d兔子出现腹泻症状,肛门充血隆起,会阴部被液态的粪便污染。使用潜血检测试纸对粪便进行鉴定的结果是没有发现潜血。尽管有严重的腹泻,所有的兔子体重不但均未降低,而是随着实验进行不断增加,7d时达到实验前体重的2倍。但不管是将实验周期延长到14d还是将接菌的浓度调整至10的10次方cfu/ml,没有动物死亡。于接种后2d解剖取材,尸检中发现感染EHEC的兔子在盲肠和结肠膨胀,并充满不成形的粪便和液体。经口服接种的EHEC移居至所有的远端小肠和大肠,感染后7d,细菌的数目增加至10的8次方cfu/每克组织(包括回肠、盲肠和中结肠),粪便中检出的细菌数目最高,超过10的9次方 cfu/g。尽管EHEC感染的兔子和PBS处理的对照组兔子同笼饲养,很少见到EHEC交叉感染对照动物。
EHEC感染的兔子病理改变主要出现在结肠,主要表现为化脓性结肠炎和血管充血,病变集中在中结肠和远端结肠。与对照组动物相比,EHEC感染动物的中结肠和远端结肠内的嗜异染细胞(the lapine neutrophil analogue)、单核细胞数量增多,水肿充血明显。炎细胞主要聚集在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黏膜固有层,有些延伸到黏膜下层。
透射电镜的结果观察到EHEC感染的兔子在感染后3d出现A/E损伤,并有EHEC黏附在结肠黏膜上。在细菌黏附的位置上皮细胞的微绒毛消失,引起微绒毛的缺损。EHEC感染还能诱导幼兔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隐窝扩张,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黏蛋白耗竭。这些效应目前认为主要是Stx的作用结果,因为使用纯化的Stx灌胃可以产生相同的病理改变。通过幼兔的感染模型还发现eae和tir是细菌定植和迁移所必需的。幼兔模型的缺点在于不能模拟出微血管病或是HUS。这可能是由于16日龄之前的幼兔不表达Stx受体Gb3。兔子的肾组织和脑组织未观察到组织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