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前文《实验动物笼具系统》中,介绍了笼具系统的主要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笼具通常的使用场景。然而,笼具除了需要满足试验项目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给与动物足够的活动空间以满足它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需求。不能满足动物需求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大脑发育异常、生理功能障碍和行为障碍,这可能会损害动物的健康和科学有效性。
本文将根据Guide推荐,围绕笼具的空间基本要求进行介绍。
空间基本要求
实验动物笼具的空间基本要求是:“笼具空间的最低标准,是动物在笼内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来转身并能够正常地调整身体姿势;必须能够自由摄取食物和水且有足量的干净垫料或无障碍区域来运动和休息。” 在确定动物所需笼具的空间时,必须考虑到食槽、水瓶及环境丰富物品也会占用空间,这些不属于动物生活空间的范畴,不能计算到笼具面积内。
此外,除非试验方案不允许,或是可能威胁到动物健康和安全,否则在任何情况下,动物都应合笼饲养。因此笼具的空间设计也应考虑到动物的社会行为需求,适合合笼饲养的笼具需能够调整结构(如栅栏、视觉屏障或是避难区域)。
与此同时,笼具的空间设计应该既能够满足动物的需求又便于进行清洁消毒,满足如下要求:
满足动物的正常生理和行为需求,包括排尿排便、维持体温、正常运动和姿势调整,对于繁殖种群,能提供给动物足够的空间满足其生产方面的生理需求;
可以让动物保持干净和干燥;
提供足够的通风;
可供动物自由采食饮水;
方便投料、加水,方便更换、维修和清洁食槽和饮水用具;
提供安全的笼内环境防止动物逃逸,或者是卡住肢体或尾巴;
允许合笼动物间的互动行为以及等级制度的建立;
允许人员在不打扰到动物的情况下观察它们。
根据动物的体重大小,常用实验动物品种(啮齿类,兔,犬)合笼饲养时需满足最低饲养空间的推荐要求(见附表1),但同时Guide也指出实际笼具的空间应考虑动物品种或品系的生长特性以及动物性别等情况。例如,某些啮齿动物体重增加较快,则最好根据预测动物未来体型而提供更大空间,再比如,Guide 推荐母鼠+仔鼠群养时的笼底面积至少是51 in2即330 cm2(小鼠)和124 in2即800 cm2(大鼠),但同时也说明其他育种情况可能需要更多空间,并将取决于成年动物和仔鼠的数量,以及仔鼠的大小和日龄。
针对犬、兔这些实验动物,对于笼具的高度还会额外说明,除了符合最低高度限制外,也需要考虑饲养较大体型动物时笼具高度应更高使得动物可以坐直(兔)或是能够在四脚着地情况下舒服地站立(犬)。
对于用来饲养猴的笼具,在空间上则有更复杂灵活的要求:笼舍高度应足以使动物在脚站在地板上时舒适地直立。狒狒、帕塔斯猴和其他长腿物种可能比其他猴子需要更高的笼内高度,长尾动物和卷尾动物也是如此。对于许多新热带和树栖物种,应考虑笼具的整体体积和立体栖息空间。对于喜欢手臂悬挂的种属,笼高应使动物在完全伸展时能够从笼顶摆动,而不会使其脚接触地板,且笼具设计应更适合手臂悬挂的运动。
可见,实验动物的笼具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综合的系统,不仅在功能上要满足试验项目和饲养的需求;在材质上满足日常清洁消毒的要求;在空间上,也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动物福利最大化。
附表1:常见实验动物合笼饲养最低笼具空间要求推荐
备注:其他笼具空间相关额外要求可见Guide.
参考文献
1.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8th version, NRC, 2011.
2.Assistant Laboratory Animal Technician Training 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