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猴子诞生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一雌一雄两只转基因猕猴,全身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绿色(上图)。

       南都记者 左志英 发自昆明 10年前,世界第一只转基因猴子“安迪”在美国诞生。2年前,中国第一例转基因猴子在昆明落地,但这一消息直到今年10月份才公之于众。

       “当时没公布,是想多等等,看看它们的发育会否异常,所转基因能否遗传到下一代。”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季维智说,首批培育出两只转基因猴子,一雌一雄,目前发育良好。

       中美科学家所用猴子都是猕猴,所转基因都是绿色荧光蛋白。昆明的两只转基因猕猴尚未到生育年龄,绿色荧光蛋白能否被后代复制仍然未知,但季维智不能再坐等,“国际上转基因动物研究竞争激烈”。于是,10月12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论文《以猴免疫缺损病毒为媒介将基因植入早期分裂阶段胚胎造出转基因猕猴》见报。

      这标志着继美日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的国家,而季维智选定的下一个攻坚目标是:培育帕金森综合征转基因猕猴。

      第一例来之不易

      “神经系统的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代谢系统的糖尿病等,现在无法治愈,根本原因是尚未弄清这些病的发病机理。转基因动物,特别是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可为人类重大疾病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

       季维智说,有科学家用老鼠建立过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动物模型,但由于老鼠与人类的生物学差距太大,这些模型的脑内并未再现相关神经的损伤和缺失。而猴子与人类在生物学、遗传学、行为学等方面高度相似,能很好表达人类疾病的致病基因。

      转基因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培育方法并不复杂,与转基因老鼠、转基因兔子等基本一样。如昆明的两只转基因猕猴,研究人员先从雌猴体内取出卵子,使其体外受精,获得81个胚胎。在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将绿色荧光蛋白注入。经过3-5天培养,有70个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从中选出30个囊胚,植入8个“代孕妈妈”体内,其中5个怀孕,1个三胞胎,4个单胞胎。考虑到三胞胎难以存活,研究人员提前将其取出,经检测,其中一个有绿色荧光蛋白。4个单胞胎则顺利出生,其中2个有绿色荧光蛋白。

       这两个小猕猴,即是中国第一例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现在生活在昆明南部呈贡新城一生物公司的实验室内。

      日常光照下,两只转基因猕猴与普通猕猴无异,大眼睛,棕黄毛。一旦有紫外线照射,它们即变得与众不同:脸、耳朵、手掌、脚底等毛发稀疏的部位呈绿色。季维智说,如果没有毛发遮挡,全身发绿。

      两只转基因猕猴的生活待遇并无特殊:住所温度在18-25℃之间,湿度为40%-60%,有小钢镜可照,有小球可把玩;一日三餐,早餐晚餐是猴饼干,午餐用青料,如苹果、香蕉、胡萝卜、红薯等,下午困乏之际,可以看《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动画片,或听音乐。猕猴饲养负责人王宏说,唯一有点特殊的是,对转基因猕猴的观察更细致,如食量、粪便、精神状态、毛发脱落是否正常等。

      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价格偏贵、生育周期较长、繁殖速度慢等原因,转基因非人灵长类模型建立更为困难。转基因猕猴的主要培育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牛昱宇博士说,比如雌性猕猴,一只万余元,3岁多性成熟,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发情期,妊娠期为170天左右,一年一胎。猕猴与人一样,每28天左右排1次卵,一次1个。为得到更多卵子,从猕猴月经开始第1到第3天起,连续十多天给它注射激素,每天两次,可使单次排卵数达15-20个左右。

      反观实验动物模型中最常见的老鼠便宜许多。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刘恩岐说,老鼠每隔六七十天即可生一胎,每胎6到12只。最便宜的普通小鼠,一只10来块,稍贵的SPF(即无特定病原)大鼠,一只30来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