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仇子龙/程田林团队利用全脑单碱基编辑技术改善自闭症小鼠核心症状

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团队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程田林团队合作,在神经科学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Neuro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Whole-brain in vivo base editing reverses behavioral changes in Mef2c mutant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全脑范围内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成功改善MEF2C孤独症小鼠模型神经发育与孤独症样核心行为表型。

p112.jpg

仇子龙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一例中国的孤独症患儿的MEF2C基因上发现了一个新发点突变(de novo mutation),c.T104C, p.L35P, MEF2C基因已被证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孤独症风险基因,突变会导致神经发育迟滞及一系列严重症状,但是该新发点突变对于MEF2C基因功能的影响未知。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在体外探究了L35P点突变对MEF2C蛋白结构、表达以及功能上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图I和图II)。研究团队发现L35P突变会导致MEF2C蛋白质发生依赖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的快速降解(图II),最终显著降低MEF2C蛋白的表达水平(图I)。

p24.jpg

图I: L35P点突变会显著降低MEF2C蛋白表达水平。

图II:L35P点突变会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介导MEF2C蛋白翻译后快速降解,且表现出dominant negative effect。

图III:Mef2c L35P杂合小鼠表现出与孤独症相关的异常神经发育,突触密度降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数量下降及异常的电生理表型,且会出现孤独症相关的行为学表型。

图IV: 基于CRISPR/Cas9系统开发的新型胞嘧啶单碱基编辑系统,通过体内及体外验证了其在目标靶点的碱基编辑效率以及脱靶事件,证明该系统是高效,准确且安全的。

为了研究L35P基因突变对小鼠行为学表型的影响,研究团队构建了Mef2c L35P点突变敲入小鼠模型,并通过生物化学、免疫荧光成像以及行为学实验探究了其神经发育及行为学表型。研究发现Mef2c L35P杂合突变小鼠大脑中存在孤独症相关的神经生理学特征以及发育异常现象,并且表现出社交障碍以及刻板行为等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行为学表型(图III)。

随后,为了修复小鼠大脑神经元中的L35P点突变,仇子龙和程田林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的新型胞嘧啶单碱基编辑系统 (APOBEC3A embedding Cytosine Base Editor,AeCBE),使其能够将小鼠Mef2c基因中特定位置上异常的 C·G 碱基对转换成正常的 T·A 碱基对。

为了能够使得AeCBE系统成功地跨越小鼠血脑屏障(BBB),研究团队将AeCBE系统包装进PHP.eB血清型腺相关病毒(AAV)中,并且利用单次小鼠尾静脉注射AAV的递送方式,使得AeCBE系统在小鼠大脑中得以成功表达。经AeCBE系统编辑后,研究团队在体内检测到较高的单碱基编辑效率以及低脱靶事件,验证了新开发的AeCBE系统具备高效性、准确性且安全性的特点(图IV)。

最后,研究团队检测了经过AeCBE碱基编辑系统介导的基因治疗后Mef2c L35P突变杂合小鼠大脑中的神经生理学变化以及行为学表型。在经过单碱基编辑技术介导的基因修复后,研究团队发现Mef2c L35P突变杂合小鼠大脑中降低的Mef2c蛋白表达水平得到恢复,并且其社交障碍以及重复刻板性行为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总的来说,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单碱基编辑系统在全脑水平修复致病基因单核苷酸突变的体内基因编辑策略,从而为各种大脑遗传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仇子龙研究员和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程田林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李维克博士、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博士生张淑倩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