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复制方法  成年家兔,实验前后心脏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凝血指标。①高黏高凝模型:动物心脏取血,24h后按2ml/只菌液量(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血浆凝固酶阳性,临用时配成0.25×1000000000个活菌/ml)从耳缘静脉缓缓注入,攻毒后24h、48h分别心脏取血。②低黏高凝模型:心脏取血24h后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按2μg/kg体重从耳缘静脉注入,隔24h后,以同样剂量再注入一次LPS,0.5h后进行心脏取血。③高凝模型:动物每日按2mg/kg体重的剂量一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第8日用LPS按1μg/kg体重的剂量作耳缘静脉注射,2h后心脏采血。

(2)模型特点  高黏高凝模型动物造模24h后全血比黏度增高、血沉加快、红细胞压积减少,造模48h后,血浆比黏度也明显升高、血沉继续加快、红细胞压积减少更为显著,全血比黏度有所下降;低黏高凝模型动物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血沉则明显加快;高凝模型动物全血黏度、血沉、压积的变化均不显著,仅血浆黏度明显升高。高黏高凝模型动物造模48h后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g)明显升高;低黏高凝模型动物 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明显缩短,而纤维蛋白原下降;高凝模型动物PT、KP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

(3)比较医学  “热毒血瘀证”是多种温热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病理变化,因而选择大肠杆菌内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地塞米松加内毒素等方法制作“热毒血瘀证”的动物模型。从造模后动物出现高热、高黏(或低黏)、高凝等表现看,基本上能够反映热毒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3种不同方法所造“热毒血瘀证”模型,在血液动力学和血凝学指标的表现上相同点表现为造模后各模型动物在 PT、KPTT等血凝学指标上均表现为明显缩短;不同之处表现为血液流变学指标上,用金葡菌造模的动物表现为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的明显升高,而内毒素造模动物则明显下降,地塞米松加内毒素造模动物则没有明显变化。

不同造模方法所复制的模型特点亦有不同。用金葡菌造模可出现与人类感染相似的败血症表现,“热毒血瘀”之象较明显,但本模型金葡菌攻入量较难控制,若剂量过大则动物极易死亡,剂量过小则病变较轻,复制不出“热毒血瘀证”的模型,由于本模型病变较重。在中药复方的疗效观察上也较困难。内毒素两次攻毒法所造模型是借助了用内毒素复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动物模型的方法,该法重现性较好,血凝学指标与DIC的分期表现相一致,实验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取血时间。地塞米松加内毒素复制的模型是模拟“营血因热致瘀”的造模程序,血液呈现显著的高凝状态及其相对较长的存在时间,克服了内毒素DIC模型高凝时限短的不足,但该模型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又是本模型的局限之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