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
HFRS 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 , 汉坦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多形性 , 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 ,直径 80~120nm, 外表为双层脂蛋白形成的囊膜 , 表面有纤突 , 病毒粒子内可见螺旋状微管样 结构。病毒核酸为单股负链 RNA, 该病毒可在 A549 、 Vero E6 、 LLC-MK2 、 BHK-13 和 2BS 等 传代细胞 , 以及人血管内皮细胞、鼠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等原代细胞中增殖。HFRS 病毒对脱氧胆酸盐和脂溶剂敏感 , 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病毒在 4~20 ℃条件 下较稳定 ,56 ℃ 30min 可使 90% 病毒失活 ,60 ℃ 1h 可完全灭活病毒。不耐酸 ,pH 值 2~3条件下 lh 可使其失去感染性 ,2.6 × 104Gy γ射线可完全灭活病毒。
2. 流行病学 '
HFRS 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类动物。根据其抗原性不同 , 可将其分成 6 个型( 姬鼠型、家鼠型、棕背型、田鼠型、 Mazzi 型、 Leaky 型 ) 。我国主要流行姬鼠型和家鼠型。感 染大鼠是实验动物类的主要传染源。宿主动物排泄物可通过污染尘埃、食物及破损皮肤引起 人类感染。污染尘埃飞扬形成气溶胶 , 吸入感染被认为是主要传播途径 , 实验动物肾综合症出 血热主要以此方式传播。另外 , 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也可能是其传播途径之一。此病在人类的发生具有地区性、季节性、普遍易感性等流行特点。
3. 临床症状
大鼠感染 HFRS 病毒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 也不发生死亡。但乳大鼠对家鼠型和野鼠型毒株均易感 , 且带毒时间很长。乳小鼠和长爪沙鼠也有一定的易感性。人类感染后 , 临床过程轻重不一 , 且较复杂。典型病例短时间发热后 , 相继发生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 状。野鼠型感染病例多为典型重症 , 家鼠型感染病例轻症者较多。
4. 病理变化
大鼠感染多无明显病理变化。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感染可见轻度的肺炎症状。乳小鼠、乳长爪沙鼠等动物模型 , 可见病变组织 ( 肾、肝、脑、肺 ) 广泛性出血、渗出、变性和坏死。肾小管上 皮细胞变性、坏死 , 间质细胞增生。肝脏可见灰白色病灶。镜检可见窦状隙有炎性细胞浸润 , 巨核细胞增多。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神经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轻者 , 神经细胞核固缩 , 胞浆嗜酸性增强呈深红染 , 或呈空泡样变性 ; 重者 , 神经细胞核肿胀、染色质消失呈空泡样 , 胞浆空泡化 , 可见胞浆有嗜酸性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病变细胞呈阳性反应。
5. 诊断
由于大鼠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几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 因此 , 定期的血清学检测极为重要。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是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经典检测方法 , 可检出病毒特异性抗体。 其他血清学方法还包括免疫酶染色法、 ELISA 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空斑减少试验等。病原 检测也是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常用的诊断方法 , 对疑似感染鼠进行肺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检 测方法是经典的病原检测方法 , 近年来 , 荧光定量 PCR 技术也常用于大鼠肾综合症出血热病 毒的检测。
6. 预防与控制
防止野鼠进入设施。实验大、小鼠群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 , 发现感染及时处理 ; 加强实验室管理 , 防止饲料、垫料等被野鼠污染。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 , 饲养人员 和实验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 , 定期体检 , 以保护工作人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