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建立3.5cm缺损的猪面神经损伤模型
戴建武研究组建立了3.5cm缺损的猪面神经损伤模型,该研究为结合生长因子的功能性神经导管在未来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研究结果于2014年6月12日在Biomaterials杂志上在线发表(DOI:10.1016/j.biomaterials.2014.05.065)。相关研究得到中科院先导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资助。【详细】
南京大学模式所等首次成功建立遗传性高血压小鼠模型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朱敏生教授课题组、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James T Stull教授和军科院杨晓教授合作,发现MYPT1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的血管平滑肌,对GPCR激动剂和去极化刺激高度敏感;在生理无刺激状态下,小鼠出生3周内血压即达140 mmHg,变化范围终身稳定。【详细】
中科院研制首个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动物模型
使用转基因的方式将CD81, OCLN两个人的HCV受体表达在ICR小鼠肝脏中。这样的小鼠能够支持HCV持续性感染并表现出与人类似的丙型肝炎疾病进程:急性感染期-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这是世界上首个HCV持续感染、完整反映HCV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动物模型,将有力推动丙肝防治的疫苗和药物研发。【详细】
昆明动物研究所揭示新型HIV病毒限制因子TRIMCyp的起源和功能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在树鼩基因组中发现了第4种新模式的TRIMCyp融合基因,并揭示新型HIV病毒限制因子TRIMCyp的起源和功能。该研究不仅拓展了病毒限制因子TRIM5/TRIMCyp的功能和机制的研究,也为深入研究宿主和古病毒共同进化提供了素材。相关文章发表于近期的《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杂志上。【详细】
广州生物院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基因敲除克隆猪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两种基因敲除克隆小型猪,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猪和PARK2和PINK1双基因敲除猪,建立了人类白化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两种猪模型,该研究成果于10月2日在线发表在细胞分子生命科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上。【详细】
中科院动物所科学家破译金丝猴基因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诺禾致源共同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金丝猴的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为解析金丝猴适应植食性的分子机制、系统发育和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11月2日在线发布于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上。【详细】
军事医科院首套埃博拉病毒防护装备研制成功
针对西非埃博拉疫情,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日前研制成功正压防护头罩、正压防护服、负压隔离处置帐篷、负压隔离转运舱等装备,并投入非洲塞拉利昂和马里疫区使用,为中国援塞医疗检测队和维和医疗分队筑起生命屏障。【详细】
中国科学家首次敲除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
2014年10月10日,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结题会暨第二届全国斑马鱼PI大会开幕式在武汉召开。会上科学家们宣布,中国科学家基本敲除了斑马鱼1号染色体上的1333个基因,这也是世界上科学家首次完成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为研究人类疾病演化及治疗奠下科学基石。【详细】
哈兽研利用基因敲除技术鉴定新型弓形虫药物靶点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天然免疫联合实验室基础免疫创新团队的科研人员利用CRISP\Cas9基因敲除技术发现了新型抑制弓形虫生长的药物靶点,这一研究结果不但对治疗弓形虫的药物开发具有指导作用,也对顶复门其它原虫,例如疟疾等的药物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寄生虫学杂志》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