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癌,在婴幼儿眼病中,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90%为3岁以内婴儿,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且易发生颅内及颅外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当肿瘤增殖突入到玻璃体或接近晶体时,瞳孔区将出现黄光反射,故称黑蒙性猫眼。
现在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冷冻疗法,光凝疗法,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和免疫疗法等,但手术摘除眼球仍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卡铂和马法兰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常见药物,分别用于全身化疗和眼动脉介入化疗。这些临床治疗手段虽然明显提高了RB的眼球保留率,但是仍有很多患者必须接受眼球被移除而导致终身失明的结果。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一种通过静脉,动脉或玻璃体腔给药后,可以有更好疗效和低毒性的药物。
体外抗癌药物筛选实验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但其药效学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可比性较差。抗肿瘤药物筛选体内实验常用的肿瘤移植模型是免疫缺陷的裸鼠,然而这套转移系统存在存活率不确定,耗时长、费用昂贵等问题,无法快速筛选到合适的新药物。因此,开发一种简单、高效、快速和花费低的体内评价模型,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斑马鱼因其幼鱼期透明,体积小,费用低以及和人体同源度高的特性,深受学者喜爱。这里将引述首尔大学Dong HyunJo教授等人在MolecularCancer上发表的关于建立斑马鱼视网膜母细胞瘤原位移植模型的研究成果。Dong等人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注入到斑马鱼幼鱼眼睛玻璃体内,结果发现癌细胞能在斑马鱼玻璃体内存活并增值(见下图)。将斑马鱼玻璃体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分离后,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进行的分析表明,该癌细胞在经过转移和分离后仍保持了它的生物学特性。
更重要的是,Dong等用抗癌药卡铂和马法兰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原位移植的斑马鱼进行了治疗后,发现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见下图)。
基于斑马鱼的原位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有望实现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是一个快速高效的体内筛选模型。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斑马鱼筛选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药物,让所有“猫眼”儿童都可以免除眼球摘除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