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破解五十年癌症谜题:疟疾与Burkitt淋巴瘤

来源:生物通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尽管50多年前人们便首次描述出了疟疾与Burkitt淋巴瘤之间的联系,然而关于寄生虫感染让免疫细胞发生癌变的机制却一直是个谜。在8月13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证实在长期对抗恶性疟原虫的过程中,B细胞DNA变得容易发生致癌突变。

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侵略性B细胞淋巴瘤。1958年Burkitt首次描述了发生在非洲儿童身上的这种淋巴瘤。现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类似的病例。这种类型的淋巴瘤占儿童淋巴瘤病例的30%到50%,而成人淋巴瘤中只有1%是属于这种类型。如果不加治疗,Burkitt淋巴瘤会迅速杀死患者。

长期感染某些病原体的个体罹患淋巴瘤的风险会增加。举例来说,Burkitt淋巴瘤在疟疾流行的赤道非洲地区发病率要高10倍。而一直以来都不清楚引发疟疾的恶性疟原虫是如何促进血细胞癌变的。

洛克菲勒大学的Davide Robbiani及同事们决定,通过在小鼠中研究疟疾感染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发现在长期对疟疾的免疫应答过程中,B淋巴细胞广泛增殖,一种叫做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ID)的蛋白长时间表达。通常情况下,AID能够突变抗体基因DNA来促进DNA洗牌,从而生成各种各样对于抗击感染至关重要的抗体。然而,Robbiani研究小组发现在疟疾感染B淋巴细胞中,AID转而造成了广泛的严重破坏,使得其他基因的DNA发生重排,其中一些基因与癌症形成有关联。

Robbiani说:“因此AID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风险因子:你需要AID来生成有力的抗体对抗感染,但AID也会造成附带损伤,导致DNA断裂和突变,这提高了患癌的几率。”

Robbiani指出,丙型肝炎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长期B淋巴细胞激活和淋巴瘤风险增高有关。因此,一些针对性减少AID引起的意外DNA损伤的策略,或许可以帮助降低受累于这些疾病的患者罹患淋巴瘤的风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