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的贡献: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0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他在会上会下的呼吁,为濒临灭绝的华南虎带来一线希望,因此他也赢得国际同行的称赞,称他为 “Tiger Tan”(谭老虎)。】
 
    日前在天通苑旧书摊上觅宝,忽地眼睛一亮,一本旧书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书的封面设计别致,一头骄健的花豹从封底奔往封面,背景底色为热带草原的草绿,突出《珍稀野生动物丛谈》的书名,科普出版社1995年9月列入“科普文库”出版。该书作者谭邦杰先生是我所尊敬的前辈,不期而遇,如故人相逢,不由得忆起许多往事。
 
    谭邦杰(1915~2003),广东南海人,著名动物学家,曾任北京动物园主任、中国动物园协会理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合会)专家组成员、ISLT(国际雪豹保护联合基金会)国际联合顾问委员会委员。查互联网,可以查到谭先生详细的生平介绍,可见社会没有忘记他。
 
    我和谭老相识,起初也是文字之交。粉碎四人帮后,我在一家报社主持一个“科学”副刊,当时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回归大自然是科普的一个热门话题,谭老以他渊博的动物学知识和对国外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现状的了解,成为我们经常联系的作者。这以后,我到科普出版社供职,他也是我社重要的作者。
 
    谭老著述甚多,有不少学术专著或科学论著。《珍稀野生动物丛谈》仅是收录了自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发表的科普代表作。全书分11个专题,大体上也涵盖了作者一生的重要贡献。例如,开宗明义第一章“四不像回归祖国”,作者详细介绍了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饲养的“四不像”(即麋鹿)如何流落到英国贝福特公爵的乌邦寺别墅放养以及1985年8月22头麋鹿由英国空运到北京回归南海子的过程。谭老为“四不像”回归祖国作了不懈的努力。他也在多篇文章介绍了这一濒危动物的分类学特征和生态习性,并且指出:“关于它的历史,至今研究得不深不透,以致有些问题仍然是学术上的空白。比如,当初南海子猎苑中的麋鹿群的来历,至今尚未查明。”
 
    谭老出于一位动物学家的良知,根据国际保护濒危动物的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对我国独有的濒危动物保护的具体对策。在“野骆驼、野马、野驴”“狮、虎、豹”“熊和熊猫及其他中国的熊”等各章,他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珍稀濒危动物的险恶处境及紧迫的抢救,不断发出呼吁。他被誉为是我国老虎的“保护神”,最早提出保护野生东北虎、华南虎。然而当年他的呼吁湮没在一阵愚昧的“打虎运动”狂热中。等到国人醒悟过来,神州大地已经难觅虎踪。1986年4月12日至17日,谭老出席在美国明尼苏达举行的“世界老虎保护战略学术会议”,将华南虎濒危现状报告给大会。经过几番争议,终于把这种中国特产的亚种作为“最优先需要国际保护的濒危动物”。他在会上会下的呼吁,为濒临灭绝的华南虎带来一线希望,因此他也赢得国际同行的称赞,称他为 “Tiger Tan”(谭老虎)。3年后,中国政府终于把华南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
 
    谭老对动物学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书中收有一篇《我怎样发现白叶头猴》,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谭邦杰第一个发现这一新物种的经过。经过5年的系列研究,他完成了提交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科学研究报告。1957年“白猿”终于被确定为一个过去未曾描述过的新物种,由谭邦杰定名为白头叶猴。这是中国学者首先发现的,也是唯一一种由中国人发现和命名的灵长目动物。这是谭老对动物分类学的重大贡献。
 
    《珍稀野生动物丛谈》的内容广泛,我觉得有两点是值得决策者注意的,一是谭老根据国外动物园发展趋势,提出传统的以分类学为依据展览动物的动物园已经过时了,今后的“设计思想是配合自然保护事业,在动物展览中以生态学代替分类学”“重点突出珍贵动物,突出动物生态的景观,突出稀有濒危动物的危机自然保护”,使自然保护成为动物园的首要任务。第二,应为大型展览动物建立“动物档案”,即动物谱系簿,对珍贵的、著名的,尤其是濒危种类建立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一套完整的登记,在这方面,须做切实的工作!不知谭老生前有关这方面的呼吁,至今是否有所改变。
 
    谭老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且命运坎坷,但他执着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精神和杰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为此,我建议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资助支持出版一套《谭邦杰文集》,整理谭老的传记,这也是对谭老最好的纪念,也是治中国现代科学史不可或缺的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