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7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造模机制】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慢性房颤动物模型。其机制与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各种动物模型都无一例外的显示:心房有效不应期(ERP)缩短,频率适应性下降,同时伴有心房内径、容积明显增大等,并增加了各向异性,使多波折返易于发生。其主要的离子机制是下调L-型钙电流 IC,L、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延迟整流的钾电流IKs。

【造模方法】

(1)犬:用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6~30kg,雌雄不限。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mg/kg)静脉注射后,用异氟烷(2mg/kg)和静脉氯醛糖(0.3~0.4mg/ kg)维持全身麻醉或肌内注射乙酰丙嗪(0.3~0.4mg/ kg)后用4%氟烷、2L/min氧化亚氮、1L/min氧气和2L/min的医用气体吸入维持全身麻醉。在X线机指引下经股静脉将6F四极电极导管送入右心房,测定心房起搏阈值。给予400~800次/min的起搏心房,用2毫秒脉宽、2~4倍阈值电压S1S1(300毫秒)或S1S2(S1S1/S1S2 300ms/200ms,步长5毫秒递减扫描)程控刺激诱发房颤。

(2)山羊:选用体重15~65kg山羊。用硫喷妥钠(10mg/kg)静脉注射后吸入氟烷(1%~2%)、1:2氧气:氧化亚氮混合气体维持全身麻醉。左侧开胸,剪开心包,将电极置于山羊的左、右心房心外膜游离壁以及Bachmann束,缝合胸壁,将电极与体外自动除颤器连接,给予频率50Hz、时间1毫秒、间隙20毫秒、强度4倍舒张期阈值的猝发刺激进行多部位同时刺激,若房颤发生,则停止刺激,若房颤发生后又转为窦性心律,则刺激继续。

(3)其他动物:该模型在小鼠、大鼠、家兔等均能成功复制,动物麻醉后,将电极置于右心房,给予高频刺激,绝大多数动物均能诱发房颤的发作。

【模型特点】急性高频刺激10秒~30分钟就可以诱发房颤发作,而给予6~8周慢性高频刺激可

复制自发性房颤。

【模型评估和应用】经快速右房起搏方法制作心房颤动动物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且房颤维持时间较长;可用于非瓣膜性AF发病机制、电生理重构、心肌重构、分子生物学改变等临床研究,也可用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及部分心力衰竭的研究。不过用该法应注意控制心室率,因为过快的心室率可以造成心室功能不全并导致与快速心房起搏无关的心房改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