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模机制】人类哮喘属Ⅰ型变态反应,即由抗原与嗜碱性粒细胞(如支气管黏膜中及下的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结合而发病。此时,由于释放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支气管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造模方法】常选用豚鼠复制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模型。用生理盐水配成1:10鸡蛋白溶液作致敏原,给每只豚鼠(体重250g)腹腔内注射0.5ml,致敏注射后1周,动物对抗原的敏感性逐渐升高,至3~4周时最高。此时再用1:3鸡蛋白2ml加弗氏完全佐剂雾化(在雾化室内),致敏动物在此雾化室内十几秒钟到数分钟内,就出现不安,呼吸加紧加快,然后逐渐减慢变弱,甚至出现周期性呼吸,直到呼吸停止而死亡。或在豚鼠后腿肌内注射卵清蛋白4mg(抗原,一般用4%的卵清蛋白生理盐水0.1ml),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2×10000000000菌体(佐剂)。注射后13~14天用于实验。将致敏豚鼠置于4L的密封玻罩中,用恒压53.4kPa(400mmHg)喷入5%卵清蛋白溶液30秒,豚鼠发生呼吸困难、咳嗽甚至休克等。
【模型特点】诱发后动物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呼气障碍。有些肺泡间质内有炎症细胞浸润的结节样病灶。
【模型评估和应用】本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强,病变典型,可用于观察药物抗过敏和平喘作用。但是,本模型对药物的反应与人类不同,如皮质激素对人类的哮喘疗效较好,但对本模型的支气管痉挛治疗作用不明显;抗组胺药对本模型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人类的哮喘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