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唐氏综合征日】直击唐氏十二大误区

来源:生物探索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2011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将3月21日命名为“世界唐氏综合症日”,意在寓意唐氏患者所具有的独特性21号染色体三体。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有关组织就会进行交流活动,探讨唐氏儿童的抚养经验,呼吁外界以正确观点看待唐氏综合征患者。今年联合国大会的活动主题是“My Friends, My Community”。

唐氏综合征又称做“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病之一,大部分是由于母亲卵子的第21号染色体发生不分离现象所造成的。患者面容特殊,两外眼角上翘,舌头常往外伸出,通贯手等。

1

 

走进唐氏综合征:常见十二大误区与真相

目前,关于唐氏综合征仍存在许多误解。美国国家唐氏综合征组织(National Down Syndrome Society,ndss)对唐氏综合征常见误区进行汇总,并对每个误区进行解读。

误区一: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

真相: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在美国,每691名孩子中就有1名患有唐氏综合征。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口数约90万例。特别是染色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即唐氏综合征),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600—1/800。

误区二:唐氏综合征是遗传性疾病,且带有家族性。

真相:染色体易位——唐氏综合征中的一种类型,占所有病例的3-4%,是已知的唯一一种带有遗传成分的唐氏综合征,在这些病例中,其中三分之一(所有类型的患者中1%)属于遗传性疾病。

误区三:大多数唐氏综合征患者都由高龄父母所生。

真相:大多数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母亲都是35岁以下女性,然而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随母亲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35岁以后。

误区四:所有唐氏综合征患者都有一个严重的认知障碍。

真相:大多数唐氏综合征患者都有轻度至中度的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但这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所拥有的优势和才能,也有一些残疾人做了成功事情的案例。

误区五:唐氏综合征患者总是生病。

真相:唐氏综合征患者在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及听力问题、甲状腺疾病的风险较大,但随着卫生保健及治疗条件的进步,唐氏综合征患者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误区六:科学家了解唐氏综合征的一切。

真相:人们知道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目前研究人员在确定21号染色体上个别基因对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今科学家们强烈认为将来在唐氏综合征的纠正和预防上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误区七:特殊的教育项目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唯一选择。

真相:在美国,唐氏综合征患者可参加全国传统的教学课堂,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将其充分融入社会和教育环境中。唐氏综合征患者有时要参加一些特殊的课堂,而在其他情况下,能参加所有的传统教学课堂。越来越多的唐氏综合征患者获得高中文凭,并参加大专或大学课程。

误区八:唐氏综合征患者是社区的不活跃份子。

真相:唐氏综合征患者是教育、社会和娱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参与了传统的教育体系,参与社区体育、音乐及其他项目。唐氏综合征患者是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成员,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误区九:唐氏综合征患者总是开心的。

真相:唐氏综合征患者和其他人一样经历各种感情,他们对友谊积极应答,对伤害和不体贴行为也能明显感知。

误区十:唐氏综合征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一样。

真相:唐氏综合征成年患者不应被视为儿童,他们喜欢和其他成年人一起活动,与其典型同辈有着类似的需求和感受。

误区十一:唐氏综合征成年患者无法构建密切的人际关系如婚姻。

真相:唐氏综合征患者进行人际交往并建立朋友圈,有些甚至约会并持续发展成为婚姻。

误区十二:唐氏综合征成年患者属于失业人士

真相:有很多职位雇用唐氏综合征患者——银行、公司、酒店、医院、疗养院、办公室和餐厅。他们在娱乐业、文职、儿童保育、体育领域和计算机行业等领域工作。和其他人一样,他们想拥有一个能展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2

 

目前: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目前无法治愈,因此专家建议孕妇应重视唐氏筛查。目前标准的唐氏综合征筛查又分为孕早期筛查、孕中期筛查和一站式联合筛查,医生利用三组数字来估算胎儿出现此种遗传缺陷的风险,这三组数字分别是母亲血液的特征数值、B超检查测得的胎儿颈后透明带厚度以及母亲的年龄。这类方法被称为组合检测法。

测唐氏患儿的方法是羊水穿刺,用长针穿透孕妇身体抽取子宫内的羊水,对孕妇的身体无可避免的造成创伤,临床上有高达1.2%的孕妇因做羊水穿刺而流产,对孕妇来说,本无问题的胎儿却因检测而流产,无异于一场噩梦。

与传统唐氏筛查的概率化检测相比,无创DNA检测就类似一台高倍“显微镜”。无创产前检测利用漂浮在母亲血液中的胎盘细胞来检查胎儿有无染色体异常,随着这种检测方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母亲年龄为基础的评估体系可能会被逐步淘汰。有数据表明无创产前检测的检测率为93%,而组合检测法的检测率为82%-87%,从精确度来说,无创产前检测略胜一筹;而且无创产前检测可以在怀孕第十周就进行检测。

在美国,这种无创产前检测已作为组合检测的替代品来使用,尽管它并不属于医保范畴。2014年3月份,我国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意味着我国无创唐筛等二代测序临床申报启动了。

3

 

未来:唐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正常人的细胞核中含有46条染色体,但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核中有47条,这种异常是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前21号染色体异常增加所致。这条额外的染色体,携带了超过200个蛋白的编码基因,并传播给身体的每个细胞,导致智力低下、心脏缺陷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寿命的缺陷,同时患者也出现特定的物理特征如眼睛向上倾斜等。无处不在的自然障碍使得唐氏综合征的治疗难度无法想象。

 

药物疗法

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唐氏综合征的人类细胞模型,研究人员将唐氏综合征患者的皮肤细胞转变为干细胞(iPSC),这些细胞与患者的遗传组成相同,而且能够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类型。他们将这些细胞分别诱导成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以便系统性分析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的因子,研究它们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研究团队用上述新模型进行了药物筛选,他们发现抗生素minocycline能够校正星形胶质细胞的许多异常,使这些细胞与神经元产生更多的健康互作。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于临床试验证明。相关结果与2014年7月20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美国知名新生儿遗传学家Diana Bianchi于2011年开始在唐氏综合征老鼠患者身上进行药物测试。她发现唐氏综合征患者有300个基因表现异常,大多数都位于21号染色体上,这意味着这种疾病相当复杂,但Bianchi认为这个发现很关键,唐氏综合征胎儿基因型表现出了高水平的氧化应激性,导致细胞被破坏。

Bianchi假设异常的生化环境摧毁了干细胞从而影响新神经元的形成,于是一直寻找可减少氧化应激且能“营救”神经元的药物。经过筛选,Bianchi团队将候选药物范围缩小至10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芹黄素(在植物中发现)。这两种化合物显示的疗法并不是突破性的,但有一定的效果。无论这两种药物有多奇效,Bianchi并不期望它们会改变患者的外貌,且也不太可能降低心脏缺陷的发生率。

染色体疗法

2013年,马萨诸塞大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家Jeanne Lawrence教授成功沉默了唐氏综合征患者21号染色体多余的拷贝,成为此类研究的头号人物。她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将一种RNA拼接到基因上,使多余染色体被沉默从而阻止250种蛋白的产生。这种方法更倾向于“染色体疗法”——在子宫里运用基因工程技术。Lawrence说,“必须要思考多种途径,一种药物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能沉默掉250个基因,就不需要药物了。”

首次产前药物检测试验即将启动

然而,胎儿基因工程可能还很遥远,但人类首次产前药物检测试验将很快启动。德州西南大学一组医生团队正筹划启动氟西汀的研究——给予决定生育唐氏综合征小孩的孕妇以氟西汀药物治疗,并给予新生儿服用2年。

这种想法来自于博洛尼亚研究人员Bartesaghi的报告,他对不同的唐氏综合征老鼠患者服用氟西汀,并有了显著的效果,这种抗抑郁剂增加了血清素的可用性,血清素对神经递质发展为神经元很重要。

美国知名新生儿遗传学家Diana Bianchi对意大利的研究数据印象深刻,她担心大剂量的氟西汀(试验要求氟西汀每日量应达80毫克)对无精神障碍的女性而言不利。安全问题始终是胎儿疗法遇到的困扰。她说,“如果完美的理论在临床试验中对母亲和婴儿造成伤害,那会相当可怕。”

人类比小鼠复杂,唐氏综合征的治疗仍任道而重远

对老鼠的研究也不能准确预测人类大脑发生的事情。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智力与发育障碍研究中心主席Melissa Parisi认为 Bartesaghi与 Bianchi的研究很有前途,但离治疗还很远。她说,“我们已经在老鼠体内成功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征数千次,但仍无法治愈人类,人类比老鼠要复杂得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