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模机制】给小鼠宫颈内投用一系列化学、生物或病毒性致癌剂,可诱导出与人相似的宫颈癌
病变。这些组织病理学变化由轻到重表现为发育异常、原位癌直至浸润癌。
【造模方法】
1.利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诱发小鼠宫颈癌。实验动物采用雌性KM小鼠,4周龄。紫外线灭活HCMV。用小块无菌医用明胶海棉吸取HCMV悬液0.1ml,置抵小鼠宫颈部,3次/周,共8周。然后以巴豆油按同样的方法接种于小鼠宫颈部,3次/周,共8周。5个月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2.二甲基苯蒽(dimethylbenzanthracine,DMBA)诱发小鼠宫颈癌。实验动物采用雌性KM小鼠,4周龄。用苯溶剂溶解DMBA后,将棉线浸入药液内,置于通风橱内待苯挥发后,计算棉线的含药量为0.5mg/cm。取KM小鼠,在动物不麻醉状态下,借助阴道扩张器及小号弯针,将浸药棉线穿入宫颈,经宫颈口由穹隆部穿出,线结固定于宫颈口。5个月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模型特点】小鼠宫颈癌的发生步骤与人十分相似,主要表现在导致浸润性鳞状上皮癌的组织学步骤。在致癌物使用后2个月内观察到轻度不典型变化(Ⅰ度),在3个月后见中度不典型变化(Ⅱ度),在5个月后观察到重度不典型变化(Ⅲ度),约22%的小鼠有卵巢癌发生。
【模型评估和应用】宫颈癌的发生是一系列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结果,它的诱发因素较多,针对不同的诱发因素造模,可用于研究该诱发因素的作用机制。由于在人宫颈癌疾病的研究中,不能反复进行创伤性检查,因而诱发性宫颈癌动物模型在研究宫颈癌发病机制与治疗方面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