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性白血病动物模型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移植性白血病模型通常是选用动物或人源性白血病细胞株移植入同种或免疫缺陷动物体内,经传代后生长特性已趋稳定,并能在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的一类模型。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的白血病模型:

 1.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70%,其中80%来自B细胞系。因化疗具有选择性差、全身毒副作用大、易诱导药物耐药等缺点,在该病的靶向治疗备受关注。然而,抗体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前期实验研究均需在动物体内进行。因此,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是药物进行体内研究的重要环节。

【造模机制】Nalm-6是人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细胞株,在普通的RMPI 1640培养基中容易生长,繁殖快,恶性度高,能引起弥散性疾病,可移植入裸鼠或SCID小鼠,模拟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造模方法】用无菌PBS液将环磷酰胺浓度调整到10mg/ml,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mg/只,连续注射2天;24小时后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 Nalm-6细胞,1000r/min离心5分钟后,悬浮于无菌PBS中,调整细胞密度至2.5×10000000个/ml。BALB/ c-nu/nu小鼠,5周龄,雌性,尾静脉注射5×1000000个/只(200μl);每隔1~2天观察小鼠症状,以后肢出现瘫痪为发病标准。

【模型特点】一般在注射肿瘤细胞19天后出现肢行动迟缓,并迅速发展为双后肢瘫痪,随着病情进展,小鼠严重消瘦,并伴有脊柱侧弯、弓背,呈恶病质,直至死亡,平均死亡时间25天。与正常小鼠组织切片相比,白血病小鼠的肝、脾、肾、脑膜、脑实质、卵巢、肺都有肿瘤细胞浸润,细胞呈团块状生长,形成结节,有的呈弥漫性生长,其中以肝、脾、脑膜、脑实质浸润最明显,小鼠部分肝脾组织出现坏死,但心肌、胃、小肠、结肠黏膜下层未发现肿瘤细胞。

【模型评估和应用】①制备该模型时宜选用5周龄BALB/c-nu/nu小鼠或SCID小鼠,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加,肿瘤形成率明显下降,而且器官浸润阳性率也明显下降。②尾静脉注射细胞量应控制在1×1000000~5×1000000个Nalm-6,通常发病在20~36天,模型建立成功率可达100%,注射细胞数目过多,会导致细胞进入小鼠体内后生长繁殖较快,导致小鼠发病太早,病程过短而不宜观察。③选择恰当的 Nalm-6细胞注射量和准确的动物周龄,可成功制备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该模型可准确地模拟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程发展和转归。④目前该模型主要用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