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小型猪品种

来源:《医学实验动物学》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一)国外主要小型猪品种

1.明尼苏达一荷曼系(Minnesota-Hormel)小型猪  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Hormel研究所从1949年起历经15年选育而成的小型猪,是第一个小型猪的品系。6月龄平均体重22kg,12月龄平均体重43kg,每窝平均产仔数6头左右。毛色有黑白斑,遗传性状稳定,变异不大。成年猪体重平均为80kg。

2.皮特曼一摩尔系(Pitman-Moore)小型猪  是由美国皮特曼-摩尔制药公司的研究室培育而成。该猪头大,颜面部突起,耳直立,毛色多数为黑白斑或带有褐色的小型猪。多用于皮肤和药理实验。

3.汗佛特系(Hanford)小型猪  是由美国汗佛特研究所于1957年开始培育而成的被毛稀少的白色小型猪,成年体重70~90kg,可用于化妆品的实验。

4.戈延根(Gottingen)小型猪  是德国格延根大学1860年开始培育而成的小型猪。该品系小型猪更加小型化,繁殖性能好,性情温和,耐粗饲,这种小型猪有白色系和有色系。戈延根小型猪4月龄开始发情,产仔数平均每窝6头,12月龄平均体重35kg左右,成年体重平均50kg左右。目前主要用于催畸性试验、各种药物代谢、脏器移植、皮肤试验等领域中。戈廷根小型猪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二)我国的小型猪

1.贵州小香猪  1985年,贵州中医学院以原产于贵州从江县的从江香猪为基础种群进行定向选育,成为我国较早正式报道的小型猪。成年体重约30kg。体躯小、被毛全黑、皮薄细嫩、耳小、四肢短细等特征。小香猪作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已用于烧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

2.西双版纳近交系小型猪  云南农业大学以西双版纳小耳猪为基础种群,经过17年、14代严格的亲子或兄妹交配,培育成功两个体型大小不同、基因型各异的近交系和6个家系,在不同的家系内又进一步分化出具有不同表型和遗传标记的18个亚系,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广西巴马小型猪  广西大学从1987年开始从原产地引入广西地方猪种巴马香猪,采用基础群内闭锁纯繁选育及半同胞为主的近交方式进行选育,形成遗传相似性高、遗传性稳定的封闭群,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该小型猪的最大特点为:白毛占体表面积大,达92%以上,体型矮小,早熟多产,耐粗饲。

4.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  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培育的WZSP原分布于海南五指山区,1987年从原产地迁地北京保重成功。在原近交的基础上又继续进行全同胞或亲自近交繁育,目前理论群体近交系数最高达0.965以上,具有性成熟早、遗传稳定、代谢率低、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已应用于药学、畜牧、兽医学及人类比较医学等研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