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移植骨肿瘤动物模型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造模机制】同种异体移植是在同种或同系动物身上移植,机体间即供体和受体间的共性大,容易在机体内停留,生长繁殖,再现其肿瘤过程。通常选用小于6周的Sprague Dawley大鼠(此阶段大鼠免疫功能尚未完善),选用大鼠骨肉瘤细胞株 UMR106进行同种异体骨内原位移植,该细胞株是20世纪70年代Sprague Dawley大鼠经放射性磷诱导获得的一种成骨肉瘤细胞株,近来已被用于构建骨肉瘤的原位移植模型,其成瘤率高,肺转移能力强,是肺转移研究的理想细胞株。肿瘤细胞在缺乏有效的免疫监视条件下发生逃逸生长,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细胞系或细胞株较多,许多细胞系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并且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已经比较明确,一般都有明确的背景资料,使一群动物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度一致,个体差异较小,成活率高,易于对照观察,这些都是便于科研成果相互比较和交流的有利因素。

【造模方法】

1.大鼠体外培养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获得对数生长期细胞备用。选取30~40日龄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肌内注射麻醉(0.1g/kg),碘酒消毒下肢,在胫骨上部干骺端内侧或股骨下端外侧作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暴露骨面后,用直径1mm克氏针轻柔钻入骨髓腔,有明显的落空感,然后用12号输血针头沿此空斜钻入髓腔,挖取其中骨髓和骨松质,形成一倾斜通道,用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将备用的骨肉瘤细胞稀释成5×1000000/ml,每个骨髓腔内注射0.2ml,骨蜡封口,依次缝合肌膜、皮肤,消毒切口后包扎,饲养观察,4周即可造模成功。

2.家兔  选用VX2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先在兔后肢肌肉内注射细胞悬液,制备荷瘤兔,3周肿瘤生长至直径约5cm的肿块时,取新鲜的鱼肉样肿瘤组织剪碎,放入200~400目的细胞筛内,挤压过滤,并用Hanks液冲洗。收集细胞悬液,以1500r/min离心3分钟,形成的沉淀小球再次悬浮于Hanks液中,制成1×1000000/ml的肿瘤细胞悬液后,无菌条件下麻醉实验动物。于右膝关节髌骨下方纵行切开皮肤长约1cm,触及胫骨平台,18G的骨穿针经胫骨近端关节面穿刺,穿刺针与胫骨骨干平行,转动穿刺针,当产生落空感时,穿刺针头即进入骨髓腔内,将穿刺针送入2.0~2.5cm,针尖位于胫骨骨髓腔中上段,注入0.3ml肿瘤细胞悬液,拔针,缝合皮肤。

【模型特点】大鼠接种瘤细胞,植入骨内后3周,骺端出现膨大,瘤区皮下可见丰富的迂曲小血管;切面可见皮内质破坏断裂,肿瘤侵及软组织,腔内外的肿瘤组织呈鱼肉状;移植后四周,骺端球形膨大,肿块直径可达2~3cm大小,质中或稍硬,骨皮质破坏更明显,肺门及边缘有少量转移灶,大小不等;移植后6周,肿瘤呈巨球形,质稍硬;切面骺骨皮质已消失,仅见骨干残端;双肺见大量转移瘤,大小不等,部分瘤灶融合,灰白色;移植后7周,右下肢肿瘤直径可达3~5cm,双肺广泛转移灶,瘤灶融合,正常肺组织结构基本消失。模型鼠自然生存期为7周左右。

【模型评价和应用】大鼠模型成功率较裸鼠荷瘤模型略低,但如果将接种后出现生长和转移的瘤体组织匀浆后再接种,成功率将提高。虽然同种动物间排斥作用相对较弱,但是不同环境的个体,

生理状态差异很大,因而适当降低其免疫力或改变接种方式,也能达到增加成瘤的效果。该模型试验周期短,动物成本低,便于饲养管理,故被广泛应用。兔模型通过经胫骨近端关节面穿刺将肿瘤种植在胫骨中上段的骨髓腔内,可将骨膜受到的机械性损伤减小到最小,且穿刺孔距离肿瘤种植部位相对较远,肿瘤不易通过该孔向外生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