狨猴的饲养管理

来源:北京莱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饲养条件

动物饲养室面积在每对猴1~1.3m2,为了便于清洗,地面一般采用水泥或者磨石子。室内温度保持在23~28℃,相对湿度40~70%,每天的光照开放时间是7:30~19:30,其间8:30~16:30为太阳光全波谱光线(120W),其余时间为一般照明用的日光灯(40W)。通风条件与实验小鼠饲养室的条件相仿,可以参考实验小鼠的标准,空气的交换次数最好在10~12次 /每小时。

动物饲养笼子可以采用60cm(L)*40cm(W)*75cm(H)。为了使动物得到最充足的光线,同时又避免动物间相互干扰,笼子背面及笼子一侧用不锈钢或铝金薄板制成,其他的部分均可以用不锈钢网丝制成,笼内至少安装两根不用方向和高度的栖木。饮水容器使用实验小鼠用的水瓶,饲料瓶采用饭盒或者其它适合的器具,最好安装在笼具的中上部。

2、管理措施

动物饲养人员由专人负责,非工作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狨猴饲养室。工作人员进入饲养准备间必须穿白大褂、口罩、头套、橡胶鞋,经消毒后进入饲养室。

每日上午、下午各进入一次,观察并记录动物的活动状态,食欲及粪便情况。在进行饲料试验和动物相关试验时应做好详细记录,一般上午喂主食,下午喂水果和辅料。

必须每天清洗、消毒水瓶和饲料盆,冲洗动物笼和饲养室内的食物残渣及动物粪便。由于狨猴是通过本身的特殊气味相互联系的,因此不宜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消毒笼子,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消毒。

狨猴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差,温度、 湿度 、饲养员的更换、 饲料种类的更换、饲料质量的前后不一等因素都会产生应激反应。两只相同性别的狨猴不能放在同一单笼内饲养,除非他们有缘关系或者一个年龄比另一个年龄大。

进入猴舍的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防止被抓伤或咬伤等意外情况发生。在人工驯养条件,最好不要单只饲养的前提下,如果是操作需要把一只单独饲养,尽量保证每天它能听到、闻到、看到它的群体声音或味道。

四、狨猴种群繁育管理

1、种用狨猴的选择

挑选毛色有光泽、活泼好动、尾根没有脱毛或断尾、生殖力强、母性好的健康猴合适的组合在一起。不能只看某一方面的特性的突出而忽略综合性能的评价,因此,留种时可以参考下面的数据及内容。

1)年龄及体重

年龄大不适合做种用。参考相关研究资料,狨猴的最优的繁殖年限为2~7岁,最大繁殖年限约为10年。留种用时雄性体重在300~400g,雌性在260~350g为最佳。

2)健康状况

选择四肢健全、没有畸形、体型丰满有光泽、尾部无掉毛、行动迅速和反应快的狨猴,微生物检测达到相应的要求。一般来说,自身或家族患有遗传缺陷的不宜留做种用。

3)繁殖能力

从外形上看,雌猴乳头大小均匀,骨盆腔不狭窄;雄猴睾丸明显,阴茎大小适中。如果条件达到,也可以查阅繁殖记录,选择母性好、不拒乳、不咬幼崽,繁殖率高的个体留作种用。曾经难产、反复流产、死胎的雌猴不宜留做种用。

4)性格特特征

选择性格温顺但不胆小,不好斗的狨猴作为种用。

2、狨猴的配种要求

狨猴3~4月龄达到性成熟,5月龄达到体成熟。性成熟与体成熟与狨猴的性别、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没有达到体成熟而配种容易引起早产、流产和难产,对狨猴的身体也会造成某些不可逆的损坏,影响今后的繁殖利用。一般达到5月龄,雌性260g以上、雄性300g以上,曾经有难产、产后后遗症的不宜再次配种,否则再次产仔风险率高。

3、配对时间

人工驯养的条件下,狨猴全年都可以配种,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春夏是繁殖高峰,秋冬是繁殖低谷期。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把握好狨猴的发情规律和营养的全面,可以提高繁殖率。雌猴的发情周期28天左右,在发情周期内随时可以配种,最好在排卵期,雌猴发情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通常在清晨或上午。

4、配对方式

狨猴属于单雄交配系动物,可以采取一雄一雌或一雄多雌的繁殖方式,最好不要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雄性放在同一单笼内进行配对,雄性比例过高,咬架会大大增加,不但不利于狨猴的繁殖,还可能造成狨猴的外伤和死亡。一雄一雌的单笼配对方式也便于观察和狨猴体况维持,可相应的提高繁殖率。

绒猴配对后的注意事项:配对期间,要特别留意观察,尤其配对后几天。在雄狨猴求爱追逐的初期,雌猴常躲避,有的甚至发生打斗,过几天后,雌性才会表现出接受的迹象。所以我们在有密切观察,合笼后出现激烈的角斗或处于弱势躲在箱内不敢外出进食、体形消瘦、则需要马上分笼饲养,并做好重新调配和相应的记录,

5、妊娠检查

妊娠检查时间:合笼配种后对狨猴每30天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通常采用的妊娠诊断的方法是“触诊”:一般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把狨猴腹部向上平托,轻轻的在其腹部移动,如果摸到子宫内有豆状大小的滑块状物,可诊断为怀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B超诊断更为准确。

6、妊娠、哺乳期狨猴的饲养管理

狨猴的妊娠期在142天左右,每胎的间隔期是158天,仔狨猴一般出生后的3周内都在母亲的背部,吸吮乳汁为食;到第4周时才被迫的开始在地面活动,这时可以给于少量的流质食物;第8周断奶,开始采食固体食物。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得知,初产狨猴的幼崽死亡率在78%左右、二胎幼崽死亡率在50%左右,一般幼崽死亡大多数发生在出生后3、4天内,为了获得比较高的育成率,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妊娠后,为其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全价营养且适口性好且稳定的的饲料,饲料中注意添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再者保证环境的安静舒适,尽量减少人为和环境的应激作用。

2)为了提高仔猴的育成率,应给新成年猴提供带领弟妹的条件,为此笼子可以大一些,至少可同时容纳5~6头猴子。关于未成年狨猴带领弟妹,雄性与雌性一样重要。除哺乳时间外,雄猴驼领幼崽的时间比雌猴常得多。

3)人工哺育是提高幼崽存活率的重要手段。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1胎3仔,母猴产后体弱难以继续哺乳及母性差,拒哺幼崽的情况。

4)饲料是保证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除了给于固定的日粮外,还应制定多样化食品轮换的制度,这主要是适应灵长目动物野外生活的特点,并通过多样化食品来刺激狨猴的食欲和增加生活的情趣。对繁殖的雌猴来说,特别需要加强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营养。

5)由于狨猴原栖息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对我国的温带气候不能完全适应,尤其不适应18℃以下的冬天,因此,饲养室内必须安装取暖设备。猴房内尚需安装太阳灯管,以免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此外,猴房内需要保持安静。

6)狨猴体积小,夏天易得腹泻,冬天易患肺炎,得病后很容易死亡,因此必须重视猴房的卫生工作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才能预防疾病,提高繁殖率。

7)加强日常观察,每天认真观察狨猴的体况、食量、粪便及活动情况,掌握狨猴的详细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临近分娩的狨猴,除日常观察外,凌晨还应该进行有无分娩情况观察。

7、分娩前后的护理

正常的分娩的时间一般为诊断后的142天左右,若死胎,往往分娩时间会推后几天甚至十几天。所以准确判断狨猴的分娩时间,是提高新生幼崽成活率的关键,时间把握得好,分娩后得到及时护理,幼崽的成活率也就相对较高。

狨猴的分娩一般集中都在晚上,在箱内产仔,紧紧的趴在雌性背部,每胎1~3头,,幼崽重约25~35g,达到母体27%的体重;大多数情况时2只,当产下3只时,我们要实行人工哺乳;有的雌猴母性不好,可能会拒乳甚至咬仔,也需要采用人工辅助哺乳或全人工乳喂养的方法让新生仔吃保护,再放回笼舍。当遇到非正常生产时,需进行助产,在保证母体及最小化损伤雌猴繁殖力为原则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8、仔狨猴的培育

笼内空间狭小、饲喂制度不科学,噪声、人为的频繁出入等等都可能对狨猴“母子”和谐建立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幼崽死亡率的上升。日常饲养管理中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影响,对出后5天内的幼崽给于专人的悉心照顾。

母猴分娩后饲养员应当及时检查哺乳、体温、精神、性别等基本情况,详细记录新生狨猴的数量、性别、出生日期等信息。

幼崽的哺乳方式,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幼崽哺乳的方式可分为自主哺乳、人工辅助哺乳和全人工哺乳3种方式。

狨猴的幼崽一般出生后的2周内在“父亲”的帮助下,大部分时间趴在母亲背上,靠吸允母乳保持生长。在第2周后,如果条件允许,父母亲开始轮流“背”着幼崽。从第3周开始,在父母亲背上的时间慢慢减少,开始在单笼内玩耍。在第3个月断奶,第5个月进入青春期,第14个月左右达到性成熟,第15个月体成熟可以进入繁殖年龄段。

在此期间,除了注意合理过渡外,还应根据幼崽需要,增加营养水平,促进幼崽的生长发育,但要特别注意营养的均衡。日粮要逐渐增加,不可一次突然过量,防治暴饮暴食。还应加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