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犬
实验所用犬若使用口罩吸入法诱导麻醉,很难避免挣扎撕咬。不平顺的诱导不仅加剧应激反应,干扰实验结果,而且常使苏醒期不够安稳,增加工作困难。因此,应以诱导迅速的静脉全麻为首选。硫喷妥钠最为常用。单独使用硫喷妥钠,一次静脉注射全量(25mg/kg)只能维持有效麻醉45min左右。分次给药由于总量限制,亦难完成1h以上的手术。加以肌肉松弛不佳,呼吸及循环抑制明显,故除简短、浅表手术外,宜用硫喷妥钠诱导(15mg/kg),继以吸入麻醉,可维持肌松良好的长时间外科麻醉。犬的气管内插管操作方便,可广泛使用,以便于连接临床各型麻醉机,进行吸入全麻维持、吸氧及人工呼吸。手术时间特长(6~10h) 但刺激较轻的手术,可用硫喷妥钠静脉诱导,继以水合氯醛静脉注射(100mg/kg)或腹腔注射(150mg/kg)维持。肌松药亦广泛用于狗的实验手术,但筒箭毒碱有促组胺释放作用,犬对之较敏感,应列为禁忌。
二、兔
家兔生性温顺,体力孱弱,易于固定肢体进行吸入全麻诱导。但此种强制措施和较长的诱导期,可引起严重应激反应,使麻醉期间呼吸甚至循环骤停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故仍以用静脉诱导为宜。兔耳缘静脉标志明显,不用特制固定装置即可进行穿刺。静脉诱导可用硫喷妥钠;但兔对巴比妥类药物耐受力较差,最好降低浓度(1.25%),剂量以15ml/kg为限。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如氟芬合剂0.1-0.3ml/kg)另加地西泮(3~6ml/kg)肌内注射,可维持20~40min麻醉。吸入全麻如上文所述,只宜用于麻醉维持。甲氧氟烷(0.4%~1%)较为常用,氟烷(1.5%~2%)安全性稍差,安氟醚、异氟醚亦可使用。气管内插管因管腔太细,可行气管切开术。漏斗及T形管装置亦皆可用。
三、大鼠
大鼠对麻醉药的反应,个体间差异较大,甚至雄雌间也有明显不同。又因保持静脉开放困难,常用腹腔或肌内一次全量注射给药,故应选用安全有效,剂量范围较宽和维持时间较久的药物。氟芬合剂(0.0~0.3ml/kg)复合安定(3~6mg/kg)腹腔或肌内注射,可获得20~40min肌松良好的外科麻醉,时间不足尚可追加氟芬合剂,每次0.1ml/kg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宜用较淡溶液(1.25%,1~2ml/kg)。吸入全麻因动物体形小,口罩及插管不便而较少使用。因此,有人设计出透明麻醉箱,箱内麻醉蒸汽,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皆可调控,能同时麻醉多只动物。但只适用于短时间内可处理的多只鼠类的简单手术。
四、小鼠
与上述大鼠的麻醉适应基本相同,腹腔全麻最为常用。应该注意,目前实验用小鼠已培养出多种特种品系,不同品系对麻醉的反应差异明显,迄今尚无详尽资料可供参考,实践中须谨慎。遇有抑制过深或苏醒延迟,可用纳洛酮(0.1mg/kg)静脉或腹腔注射纠正。
五、豚鼠
在啮齿类实验动物中,豚鼠是对麻醉耐受力最差的动物。对注射给药的麻醉,不仅个体反应悬殊,剂量不易掌握,而且术后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全身性合并症也有较高的发生率。静脉穿刺比其他动物困难。常用腹腔全麻,用法和剂量与兔相同。吸入麻醉首选甲氧氟烷,用特制小口罩给药。氟烷则有时引起严重血压下降。术中、术后易发生进行性体温下降,需特别监护处理。
六、猫
猫虽易调驯,但合作能力较差,比狗更难捉持制动,故以先做肌内注射基础麻醉为佳。氯胺酮10~20mg/kg肌内注射,可产生30~40min的基础麻醉,但效果不够恒定。大剂量氯胺酮(20~30mg/kg)肌内注射,可用于短小手术。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25%,0.8~1.2ml/kg),只能获得几分钟的浅麻醉。吸入全麻如甲氧氟烷、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均可用于猫的全麻。直接用吸入麻醉诱导,颇难平顺,且较其他动物更易引起喉痉挛窒息,故宜在静脉或肌内注射诱导基础上,继以吸入麻醉。
七、猴
猴在强制进行麻醉诱导时,仍不易取得合作,甚至抓咬伤人。氯胺酮5~15mg/kg,肌内注射时,可得满意的基础麻醉。氯胺酮15mg/kg,复合安定1mg/kg肌内注射,能产生30~40min肌松良好的外科麻醉。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静脉注射硫喷妥钠7~10mg/kg,每次可得5~10min外科麻醉,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12~17mg/kg,每次可得30~60min麻醉,但对呼吸抑制严重,应加以注意。临床常用的吸入全麻药物,皆可在基础麻醉或静脉诱导后用于全麻。体形较小的猴类,小儿面罩可以适用,体重15kg以上者,可用气管内插管。插管用具及麻醉机,用小儿临床麻醉规格即可。
八、猪
猪和人的皮肤组织结构很相似,如上皮修复再生性、皮下脂肪层和烧伤后内分泌与代谢的改变均与人相似。实验证明,2、3个月龄猪的皮肤解剖生理特点最接近于人。猪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各种指标也与人近似。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营养需要、骨骼发育以及矿物质代谢等都与人的情况极为相似,猪的体形大小和驯服习性允许进行反复采样和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小猪(<10kg)很容易捕捉,但猪在固定时均会大叫,因此,诱导前使用镇静剂较好。猪无论大小,使用麻醉前用药便于诱导,且减少动物的应激。地西泮(1~2ml/kg,肌内注射)可迅速产生镇静作用,随后给予氯胺酮(10~15mg/kg,肌内注射)则使动物完全制动。制动后,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通过耳静脉注药,并放置导管针,以确保静脉输液给药通畅。丙泊酚(2.5~3.5mg/kg,静脉注射)可产生10min的外科麻醉效果,和用于其他动物一样,注射后常发生短暂的呼吸抑制。通过增加注射剂量(每10~15min 1~2mg/kg)或持续注入8~9mg/(kg·h),可延长麻醉时间。戊巴比妥(20~30mg/kg,静脉注射)用于猪可产生轻度外科麻醉。大剂量(30mg/kg)产生深度外科麻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抑制。和其他种类动物相比,猪的麻醉持续时间较短,仅有20~30min外科麻醉时间,但完全苏醒需要3~4h。
通过面罩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物进行吸入麻醉,必须将猪固定好。最好先注射麻醉药诱导,然后气管插管以吸入麻醉维持。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和、异氟烷均可安全有效地维持麻醉。与其他哺乳类动物相比,挥发性麻醉药对猪的效力较低,因此,诱导和维持时须提高吸入浓度。少数猪使用氟烷麻醉后会出现恶性高热。猪的吸入麻醉维持,通常使用Bain或Magill回路。但体重较大的猪(>30kg)须密闭回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