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提出
1)如何实现大鼠/小鼠的辨证?
2)大鼠/小鼠辨证方法是否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动物辨证结论确定的标准和理论依据是什么?
3)如何实现辨证的标准化、计量化?该方法能不能用于辨证论治及其疗效评价?
4)计量辨证标准与中医理论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
2.所开展的工作
(1)建立小鼠常见证候辨证标准
1)寒、热、虚、实等辨证标准。
2)阴虚证、阴虚火旺、阳虚证、阴阳两虚、气虚证、血虚证等辨证标准。
3)部分病邪的辨证标准。
4)五脏证候的辨证标准。
以上各标准是我们模拟中医辨证思路与方法初步建立的,各标准涉及建立各四诊信息的正常参考值、部分检测数据的校正、症状归类预处理方法等。
(2)建立小鼠标准化、计量化辨证标准
其思路是,模拟中医辨证方法,在精简四诊检测内容的基础上,标准化、计量化地辨证,并使之可以实现计量化的疗效评价。其主要工作包括:
1)探索和建立计量化辨证公式
例如:气盛衰度=(各动物水平移动实测值(后文简写为“水平”)/正常组均数)×0.3+(各动物直立次数实测数(后文简写为“直立”)/正常组均数)×0.2+(各动物抓力实测值(后文简写为“抓力”)/正常组均数)×0.5
(本公式中“正常组均数”是指其相应检测值的正常组均数,下同。)
式中,抓力权重大是因为该检测重现性较好;水平移动较直立次数权重大,是因为前者较灵敏和重现性好。与正常组均数比较,可以校正批次检测的误差,以及便捷地显示所检测值的强弱、大小。该公式综合了旷场水平移动、直立次数,以及抓力。
2)探索和建立辨证的入选标准和阈值
例如:气盛衰度与正常组比较,>1.25为气盛,<0.75为气虚,<0.5为气虚甚,<0.25为气亏。研究和阐述了辨证阈值确定的依据,提出了建议。
3)建立的计量化指标
其内容涉及:气虚(或气盛)、阴虚、阳虚(或阳盛)、血虚(或气血充盈),以及肿瘤的邪毒壅盛、糖尿病的胃热、肥胖的痰湿等。
(3)建立大鼠标准化、计量化辨证标准
在小鼠标准化、计量化辨证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大鼠的标准;并依据不同疾病、证候、实验动物等特点,予以增补和调整辨证标准。
3.结论
1)大鼠/小鼠辨证的思路是符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的。
2)所建立的大鼠/小鼠辨证方法及其标准,是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
3)所建立的大鼠/小鼠计量化辨证方法及其标准,也是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是可以用于证候及其程度的评价、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的。
4)计量化四诊与辨证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耗时。四诊检测、图像数据挖掘与处理、辨证等均要花大量的时间。因此,计量化辨证的可行性标志之一,是四诊与辨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使该技术适用于大样本的动物检测。采用以上方法,我们最多一次可实现同步检测200余只小鼠,除旷场检测与分析在前一日晚开展外(啮齿类动物晚上活动),其余四诊和辨证均在一天内完成,参加成员4人,流水作业。可以实现当天辨证,当天晚上或次日用药。若样本较少,如在100例以内,则可以实现当天辨证,傍晚用药。若样本量不大,可以更细致些、指标更丰富些。总之,该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