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局部应用乙酰胆碱诱发心房颤动法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0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复制方法  用猫、犬和兔作实验动物,猫、犬采用3%的戊巴比妥钠按30mg/kg体重的剂量静脉或腹腔注射麻醉,兔静脉注射25%乌拉坦1g/kg麻醉。麻醉后将动物仰卧固定,颈正中皮肤切开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打开胸腔,在描记正常Ⅱ导联心电图后,用浸有5%乙酰胆碱小棉球置于窦房结区,并观察心电变化,1min后用无齿镊子轻捏心房以引起心房颤动,记录心电图并观察房颤持续时间。然后再捏心房引起房颤并在1min后由股静脉注入研究药物,并观察和记录是否有对抗作用。

(2)模型特点  局部运用乙酰胆碱诱发心房颤动具有部位可控的特点。并且将棉球去掉后可以使诱发源迅速去除,动物的心律可逐渐恢复,因此具有强度可控的特点。为心房颤动的常用动物模型。

(3)比较医学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2%~4%,大于75岁则为11%~17%。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占3%~11%)。临床上有证据指出心房不应期(ERP)缩短和多子波折返在房颤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迷走神经刺激或应用乙酰胆碱所致的心房ERP的缩短可诱发心房内折返致使房颤发作,这是由于乙酰胆碱对局部阻滞而影响正常传导通路,再加上该药能缩短心房不应期以及降低收缩强度等作用而导致兴奋环状运动的结果。乙酰胆碱所致的房颤可用多子波机制解释。房颤发作需要房内多个子波同时作用才能维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