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各个大鼠/小鼠计量化辨证的完成,为大鼠/小鼠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评价提供了条件。据此可针对性地开展辨证论治。大致的方法如下:
1.建立不同时间点四诊检测和辨证的Excel表,用以比较前后检测数据的异同
所获得的比较结果,用于辨证论治及其疗效评价。对于疗程长的实验,可以每周或数周进行1次四诊采集与辨证,动态观察其疗效;对于疗程短的实验,可以进行治疗前后四诊采集与辨证,比较并评价其疗效。
2.辨证论治可以采用不同中医治法,也可以进行组合或中西医结合
以中药复方制剂为例:在中药复方的辨证论治方面,可以在实验前针对常见基本病证制备小复方制剂,例如基本方、益气方、养血方、滋阴方、温阳方等。在基本方的基础上,若出现阴虚,则采用基本方加滋阴方;若出现气虚,则采用基本方加益气方;若出现气阴两虚,则采用基本方加益气方、滋阴方。每只大鼠/小鼠依据辨证结论调整用药。
通常基本方药味多、剂量大,而基本证的小复方制剂往往药味少、剂量小。配伍主要有两种形式:
1)基本方不变,出现一证,加该基本证的小复方。证候愈复杂,处方剂量愈大。类似于临床上一些医师针对复杂证候的患者,往往处方药味多、剂量大。该形式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复合证(多证候的兼证)可能会造成总药量过大,甚至造成对大鼠/小鼠的伤害;而且必然会导致大鼠/小鼠不同个体用药量不均。
例如:我们曾尝试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除西药外,中药采用1/4血瘀方,作为基本方(即0.5ml,因为有降压西药同步治疗,因此不采纳平肝潜阳制剂),出现某一证则加1/4对应方,不足则补充水至2ml(大于2ml则均等减少,使总量为2ml)。每周辨证1次,调整用药;治疗4周。各加减方如下:
①血瘀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5g,共计50g。
②气虚方:生晒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共计50g。
③气盛方:郁金10g、香附10g、栀子10g、元胡10g、酸枣仁10g,共计50g。
④阴虚方:熟黄10g、生地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麦冬10g,共计50g。
⑤阳虚方:淫羊藿10g、杜仲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肉苁蓉10g,共计50g。
⑥阳盛方:知母10g、栀子10g、黄柏10g、车前子10g、杭菊10g,共计50g。 其结果,部分大鼠没有其他兼证,仅用1g生药(所有制剂均为生药2g/1ml),而部分大鼠最多可用至4g生药,出现用药量不均。
2)有一证,加一基本证的小复方,并相应减少基本方的用量。不论证候复杂与否,处方剂量各动物保持一致。类似于临床上一些医师所采用标本缓急治法,抓住主证,辨证为主,药少力专。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复杂的复合证,可能会造成基本方剂量比例过低。
例如:以上血瘀方作为基本方,所有大鼠用足量(即2ml)。出现某一兼证,加入1/4量辨证用药(即0.5ml,下同),基本方减去1/4量(大于2ml则均等减少,使总量为2ml)。这样则保证各动物生药用药量一致。
辨证论治后再次进行四诊检测与辨证,比较各检测指标和证候盛衰程度的改变,与治疗前作比较。
3.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
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主要包括3个层面:症状、体征,证候,疾病。对此,大鼠/小鼠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
(1)症状、体征
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前后诊法的检测,将某一症状、体征的治疗后实测值、治疗前实测值,或治疗后实测值一治疗前实测值,观察该比值或差值的改变(不同个体的疗效比较),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同组别的疗效比较)。
(2)证候
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前后证候及严重程度的计算,将气血阴阳某一证候治疗后计算值、治疗前计算值,或治疗后计算值一治疗前计算值,观察该比值或差值的改变(不同个体的疗效比较),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同组别的疗效比较)。
(3)疾病
以肿瘤为例,可以观察瘤重和带瘤生存时间等,比较的方法同上。瘤重可以采用体表肿瘤长短径测量估算瘤重,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不同组别比较;也可以检测处死大鼠/小鼠后的实际瘤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小鼠、大鼠接种后肿瘤增长速率不同,若不是依据出瘤后肿瘤大小分层随机分组的话,分组出现偏差,一些组别初始肿瘤体积大、一些小,则实际瘤重的改变可能是分组不均所造成的。生命延长率=((给药组平均生存天数/对照组平均生存天数)-1)×100%。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早期荷瘤小鼠肿瘤增长迅速者,肿瘤体积大于同期其他小鼠,邪毒壅盛,预后差,带瘤生存期短。因此,若不是依据出瘤后肿瘤大小分层随机分组的话,分组偏差会影响不同组别的“生命延长率”。因此,依据出瘤早期肿瘤体积的大小分层随机分组十分必要。
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