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兔DIC模型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复制方法  体重2kg左右雄性新西兰兔,经耳缘静脉注入致病性大肠杆菌内毒素250μg。24h后,以同一剂量,再从免耳静脉注入一次。每次注射后观察其表现并做记录。第二次注射内毒素4h后,从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处死兔,并立即剖验作肉眼观察。取肾组织作快速冰冻切片,HE染色,取肾、肺、肝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分别作HE染色,磷钨酸苏木素(Phosphot-ungstic Acid-Hematoxylin,PTAH)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模型特点  本模型可诱发兔出现类似人体的DIC病变过程及明显的病理学改变,方法简单,结果可靠,便于观察,可供一般教学、科研应用。

(3)比较医学  本模型首次注射内毒素后,模型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机体对感染性毒素、活化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清除能力降低,使第二次注射的内毒素更好地发挥诱发DIC的作用,这是本实验方法优点之一。DIC病变发展的后阶段是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微血检大多溶解消失,我们在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4h处死动物,微血栓的检出率较高,并未见明显的溶血、出血现象。这是本实验方法优于其他方法之二。内毒素引起的DIC形成的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其诱发兔类似人体的DIC病变过程及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