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明琦:一生只做一件事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乔明琦 

■本报记者 唐凤 仇梦斐 通讯员 刘玮

“我一生做的这一件事,就是建立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泉城济南见到了乔明琦。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乔明琦用他三十年的研究经历与获得的成果,见证并昭示其作为中医基础学者的一生追求。

由“以象测藏”迈向“探查内脏”

藏象二字,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作为中医学的理论核心,藏象学旨在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传统的中医理论提到的阴阳五行、藏象都是在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以象测藏、司外揣内。例如,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什么?内脏如何发挥功能产生外在生理病理的征象?不借助现代科学研究,难以得知,就要靠揣测。”乔明琦说。

但一直以来,藏象研究的目标不明确,如同一座横亘在中医学发展道路上的高山,乔明琦的愿望便是攀上这座“珠峰”,看一看山顶的“风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藏象学有实证,看得懂、说得清”。

自1985年起,乔明琦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师从我国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奠基人张珍玉教授,攻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肝郁证”入手,开始了他探索肝藏象内在机构与功能机制之旅。

乔明琦讲到,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肝气郁证与肝气逆证是肝失疏泄的两个始发征候。而肝气郁、肝气逆两证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代医家均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概念上仍然存在着含混不清,多用“肝郁证”笼统涵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肝郁证”客观指标检测结果前后不一成为肝藏象现代研究的难题。为了找到答案,乔明琦率先开展山东不同职业人群肝疏泄失常始发征候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整个项目的工作量之大、程序之复杂难以想象。

经过不懈努力,乔明琦等人提出了肝疏泄失常具有太过与不及两种病机演变的理论新认识;“肝气逆、肝气郁两证是肝疏泄失常始发证”两证新概念;“肝疏泄失常发病宏微观机制及其假说检验”;发现情志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利用流行病学数据和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据,建立起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肝气郁病证结合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其中,“经前期综合征病症结合临床、基础和新药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半头华发治情志

对于PMS的研究始于乔明琦读博期间。读书期间的乔明琦颇“另类”。当同学们在抄方验方时,他在实验室围着白鼠转;当同学们在图书馆查中医经典文献时,乔明琦却走街串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大家在检索中医药研究进展时,乔明琦已经开始探索征候病理机制。

就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乔明琦发现,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女性更容易情绪改变,出现愤怒、抑郁等情志问题,后来又在临床上发觉,女性在经前也有这些表现。

于是,乔明琦经过数十年研究,发现肝气逆、郁两证是PMS/PMDD(经前烦躁障碍症)主要临床亚型,发病关键机制在前额叶皮层等脑区及孕酮、5-羟色胺含量改变。他首创PMS/PMDD 肝气逆/郁病证结合猕猴与大鼠模型,提供了发病机制与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载体,取得情志病证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重要突破。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Joanne Cunningham 教授认为,“该研究首次从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发现类固醇甾体激素可通过对单胺能神经系统作用影响行为。”

他带领团队还首创治疗PMS两证新药“经前平颗粒”和“经前舒颗粒”,获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改变我国依赖进口药物治疗的被动局面。

可以说,情志病证研究是乔明琦攀上的另一座高峰。“我们积累了十年,在情志病发病的机制上我们取得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中医认为情志病是情志刺激即七情内伤而成。如过于强烈的精神刺激成持久的不良因素超过了人体的调节的范围,就会造成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成为疾病。《素问·调经论》有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整状态。”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由情志、心理等因素引发的各种疾病逐渐增多,情志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研究情志致病,是社会与中医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情志病实际上就是中医对与情绪应激有关的一类病症的统称。发病由情志刺激所致以及病症表现以情志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与现代医学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类疾病相同或相近,属于当今社会日益多发常见病症。”乔明琦说。但迄今为止情志病学缺少系统规范研究,临床诊疗规范远未建立。

历经20年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当年的五人小组已经发展成为今天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团队,乔明琦等人组建起情志学学科研究梯队,确定了深入研究的方向,建立起“情志病证临床诊疗研究中心”,并创立了“中医情志学”新学科。他们出版了首部教材《中医情志学》,构建起研究情志生理、病理与防治的专门知识体系,形成新学科领域。

该专著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中科院院士陈可冀评价:“创建中医情志学理论体系是突破性发展。”自此,中医情志学走进中医高等院校和医院,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重点培育学科”。

但孜孜不倦的乔明琦,“头发也已经白了一大半”。

趟出一条路

中医学经历数千年发展走到今天,曾面临诸多困难,甚至“存废”之争。对此,乔明琦认为,“传统中医学必须要适应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需求,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亟待建立。而且,如果常受到质疑,就应该反思是不是自身出了问题。中医学自身发展过于迟缓,现代化程度不够,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建立“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急需的理论支撑与行动向导,已是国家主管部门与中医学术界的共识。但如何建立,以及怎样达到“本质阐明”,学术界尚未找到途径,还远未达成共识。

科学发展史以及当今引发全球关注的最终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涟漪”引力波,引领医学方向的“精准医学”的提出与发展表明,重大新理论及重要新概念,均是来自科学家自身的艰辛探索。乔明琦深知此道,更知创建现代化的中医新理论,不仅要符合中医学术创新的规律,更需遵循科学理论创新共性规律。惟有如此,方能建立起科学共同体认可,对中医药现代化真正发挥理论支撑与行动向导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他首先提出不同学科新理论构建“五部曲”共性规律,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提供理论前提与参照途径;提出现代中医理论创建“三原则、五步骤”,破解了中医新理论如何构建的难题。他还首创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三层五级,树状结构”,该“三层五级”理论揭示出脏象内在结构与生理病理机制,推动中医基础科学领域突破“以象测脏”传统,朝向“本质阐明”发展。这为中医临床朝向精准诊疗、中药新药研发朝向病理靶点,提供了新理论向导。他组织发布的中医学界首个“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学术规范专家初步共识”,奠定了中医理论创新的学术基础。

乔明琦领衔的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已经获得学界认可,他也有了很多头衔: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科学家、山东省首批优秀创新团队“情志病证研究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以及首批“泰山学者”及入选二期建设工程“中医基础理论岗位特聘教授”等等。

虽已过花甲之年,乔明琦在创建中医基础理论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国内外首部专著近期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下一步,乔明琦将撰写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支的三部专著;同时,编写现代中医基础创新教材。“现代中医理论要进学校、进课堂,带动现代中医教学创新,然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将是中医迈出从传统向现代的第一步。创新非常艰辛,一切都没有依据可查,我们只能自己一步一步趟出一条路。”他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2-23 第6版 前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