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Zika)病毒引起小鼠睾丸萎缩

来源:生物360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称,在感染寨卡病毒 21 天后,小鼠的睾丸就明显变小了。寨卡病毒不仅能够使男性不育,还能够通过性进行传播。
 
 
之前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人体后,能够在精液中存活数月之久。然而,它对睾丸的功能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却是知之甚少。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耶鲁大学教授 Erol Fikrig 用非致死的寨卡病毒感染了经过遗传改造的小鼠,这种小鼠能够在病毒感染下存活更长的时间。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小鼠血液和睾丸中的病毒含量,他们发现血液中的寨卡病毒几乎被清除,而睾丸中病毒却仍旧在增殖。在小鼠被感染后的第 21 天,研究人员解剖了小鼠。他们发现,被寨卡病毒感染小鼠的睾丸显著地小于对照组(未被寨卡病毒感染小鼠的睾丸)。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寨卡病毒是如何在睾丸中增殖,并进一步损害睾丸功能的。”文章的第一作者 Ryuta Uraki 说,“我们同样在附睾中检测到病毒的存在。附睾负责把精液从睾丸运输到尿道,这就是为什么寨卡病毒能够从男性传播到女性(有报道)。”
 
寨卡病毒能够使睾丸萎缩。从长期来看,这意味着寨卡病毒将会使男性不育。“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寨卡病毒能够严重损害男性的生育能力。”Uraki 说,“除了能够引起小头畸形,我们发现了寨卡病毒的又一大危害。这更加迫使我们去开发疫苗,探索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与寨卡病毒作斗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