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蒋学龙组发现猪尾鼠新物种

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0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在猪尾鼠属系统发育与分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成果近期以“Phylogeny and systematic revision of the genus Typhlomys (Rodentia, Platacanthomyidae),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为题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Mammalogy。程峰与何锴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蒋学龙研究员、何锴博士与安徽大学张保卫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中程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猪尾鼠属(Typhlomys)隶属于啮齿目刺山鼠科,是一种小型树栖型哺乳动物,因其眼睛小而又被称为“盲鼠”。猪尾鼠属原为单型属,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模式产地在福建挂敦,在中国长江以南和越南北部广泛分布,并分为多个亚种(王应祥等,1996),其中沙巴亚种后来被俄罗斯学者提升为种(Abramov et al. 2014)。   


 

为厘清猪尾鼠属物种与亚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分类地位,我们对近年来在不同区域采集的27号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分子界定形成的5个支系均已达到物种水平,其中采自云南轿子山3号标本和大围山1号标本单独聚成一支,且在形态明显区别于其它支系,而将其描记为一新物种Typhlomys nanus,模式产地:云南轿子山;原大娄山亚种提升为大娄山种Typhlomys daloushanensis;原为猪尾鼠景东亚种Typhlomys cinereus jingdongensis应为沙巴猪尾鼠Typhlomys chapensis的亚种,即:Typhlomys chapensis jingdongensis;两号分别来自云南大围山和老君山的标本很可能为隐存种。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猪尾鼠物种多样性显著被低估。此外,研究还发现沙巴猪尾鼠的IRBP基因编码区出现了单个碱基的缺失,可能预示着猪尾鼠视觉现了退化,但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276)、云南基础应用研究项目(2014FB176)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基金(GREKF15-08)的支持。

原文阅读:https://academic.oup.com/jmammal/article/doi/10.1093/jmammal/gyx016/3072268/Phylogeny-and-systematic-revision-of-the-genus?guestAccessKey=e2197a60-b613-46bf-bd4c-4236219da32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