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制方法 成年大鼠,禁食不禁水24h,乙醚麻醉下,将内径为2mm的硅胶管轻缓插入肛门内6cm,用注射器瞬时注入ω(NaOONO2)=0.262%、0.655%或0.983%的溶液0.5ml,然后再注入一段长0.25ml空气,以清除沾在注射器上与导管中的溶液。灌肠完成后,实验动物按常规喂养。1周后处死大鼠,迅速剖取距肛门8cm的结肠,沿纵轴剪开,称重,常水漂净,平展于8倍放大镜下,肉眼观察,根据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同时剪取结肠组织病变部分,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余组织迅速置于液氮中,后转至-70℃冰箱保存,留待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的测定。肉眼观察结肠黏膜损伤的评分标准:①未损伤:0分。②黏膜充血、水肿,但不出现溃疡:1分。③黏膜充血、水肿,轻度糜烂,无溃疡:2分。④黏膜充血、水肿,中度糜烂,有单个溃疡:3分。⑤黏膜充血、水肿,高度糜烂,有多个溃疡:4分。⑥黏膜充血、水肿,重度糜烂,有>1cm溃疡:5分。
(2)模型特点 动物给予NaOONO2后1周,不同浓度组模型动物均呈现出结肠重量增加,MPO活性升高,结肠损伤指数加大的征象,且其表现的程度与NaOONO2浓度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中,ω(NaOONO2)=0.262%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轻度糜烂;ω(NaOONO2)=0.655%组黏膜损伤较为严重,充血水肿明显,有多个溃疡产生,肠腔变狭,镜下溃疡较深,深达肌层;ω(NaOONO2)=0.983%组肠黏膜损伤极为严重,肉眼见广泛密布的黏膜糜烂,有广泛出血灶,镜下见溃疡深至浆膜层,几乎难见完整肠黏膜,部分动物出现结肠与腹壁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并有动物死亡现象。而对照组动物(同途径灌注0.6%NaOH溶液0.5ml)结肠黏膜完整,仅见轻度的充血水肿,无溃疡产生。三种浓度制模效果比较,复制溃疡性结肠炎以ω(NaOONO2)=0.655%者为佳。
(3)比较医学 采用过氧化亚硝酸盐刺激肠道黏膜产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新的造模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过量的过氧化亚硝酸盐摄入体内,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并使其黏膜屏障受损,同时,剧烈的氧化作用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的刺激加之亚硝酸盐浓度增高这一双重作用使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甚者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等病变。此外,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可能形成脂肪族和芳香族亚硝胺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不仅与致炎有关,而且被认为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NaOONO2诱导的炎症模型,其病理特征是在结肠部位出现急性炎症改变,如充血、糜烂、多发溃疡。造模使用致模剂NaOONO2的最适剂量以26.55~65.5mg/ml为宜,因过高的浓度会造成黏膜糜烂过于严重,甚至溃疡穿孔与腹壁粘连。造模成功与否的观测和评价指标包括:结肠称重,黏膜损伤肉眼观测评分,组织形态学检查、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MPO是中性粒细胞中含量较高的一种酶,其含量的增高可以反映中性粒细胞在某一组织中的增加,间接反映炎症组织的存在,故而作为组织炎症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近年来已在国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模型具有制作简单,重复性好,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其形态学改变与氮氧化机制有关,能反映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部分本质机制,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之一。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是在其炎症的复发、缓解交替特征表现方面尚不够理想。此外,由于NaOONO2在常态下极易分解,应注意保存,现配现用,试剂放置时间应不超过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