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灌胃加高脂喂养模型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复制方法  成年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改喂高脂饮食(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加1%胆固醇,5%猪油),同时以60%乙醇1.5ml/kg体重灌胃,每日2次,连续12周,实验结束禁食16h,取血制备血清、取肝组织制备匀浆和作石蜡切片,分别进行作生化分析和组织形态学检查。或在喂养高脂饮食的同时,采用60%乙醇15ml/kg体重灌胃,每日2次,连续3~6个月。或在常规喂养的同时,每日灌服白酒、橄榄油、吡唑的混合液,其中白酒的摄入量为8~12g/kg体重,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即第1周为8g,第二周10g,第三周起12g,以后继续维持该量,直至实验结束,吡唑的摄入量为每日27.2mg/kg体重,每日1次,连续4周,于末次灌药后24h取材,常规石蜡、电镜包埋,供组织形态学观察。

(2)模型特点  高脂饮食加60%乙醇1.5ml/kg体重灌胃12周,模型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碱酯酶(ChE)、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和肝组织MDA升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降低;镜下可见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疏松,气球样变,胞质内还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脂滴空泡,亦可见Mallory(酒精性玻璃样变性)小体和灶状坏死,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高脂饮食加60%乙醇15ml/kg体重灌胃3个月,模型动物可见轻至中度脂肪变,贮脂细胞数量及肝组织a-平滑肌动蛋白(a-SMA)阳性细胞增多,6个月时,肝细胞脂肪变性加重, a-SMA阳性细胞增多,可见到中央静脉周围和窦周纤维化。常规饮食加白酒、橄榄油、吡唑灌胃4周,镜下可见模型动物肝小叶中央区明显坏死,或呈灶性坏死,或点状坏死,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显示,其肝细胞核不甚规则,核周隙扩张、不均;胞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细胞器数量减少;线粒体肿胀、变形、嵴粒消失,异形线粒体数量较多;粗面内质网扩张、断裂,并有脱颗粒现象,多呈大、小泡状;胞质内还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脂滴空泡,以及成丝状排列的酒精小体;贮脂细胞功能活跃,其内特有的脂滴空泡减少或消失;在窦周隙及肝细胞周围,可见增生的胶原纤维。

(3)比较医学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变,这几种病变往往呈渐进性的且可部分重叠。乙醇自从胃肠道被吸收后,绝大部分(大于90%)在肝脏经过乙醇脱氢酶(ADH)和一些微粒体酶(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氧化而被代谢。乙醇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醛,后者对肝脏及其他脏器具有毒性作用。临床上,不同的生化指标可以从不同侧面全面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程度(ALT,AST)、储备能力(ChE)及代谢功能(TBIL, TP,ALB,TG),而组织形态学检查则在一定程度上是辨别酒精性肝病及其不同病变阶段的最直接的证据。马洛里(Mallory)小体是由肿胀肝细胞内的一些胞浆纤维蛋白沉积所致,其中包含很少的脂肪或不含脂肪,是酒精性肝病的特异病变。此外,在肝腺泡中央带可见到肝窦和肝细胞周围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在肝窦内皮下形成一连续的膜状结构。在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的中间过程中可见到有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的酒精性肝炎。炎症细胞浸润和脂肪肝是其特征性病变。上述动物模型的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与人类酒精性肝病特征基本吻合,是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造模方法。其中,高脂饮食加60%乙醇1.5ml/kg体重灌胃12周模型近似于酒精性肝病的脂肪肝病变,而高脂饮食加60%乙醇15ml/kg体重灌胃6个月模型或常规饮食加白酒、橄榄油、吡唑灌胃4周模型更类似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但是,对于乙醇灌胃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病变模型,前者形成率低、病变不典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