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有报道,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发现益生菌会影响胰腺炎。在这家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296名胰腺炎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结果其中24人死亡。据介绍,病人被分成了两组,一组病人的肠道被用滴管直接注入益生菌,另一组则只给予不含益生菌的安慰剂。结果显示,被注入益生菌的一组病人共24人死亡,占16%%,而对照组的这一数字则是9,占6%%,前者是后者的近3倍。 据此,研究人员提请欧盟有关部门调查含益生菌的乳酸产品的安全性,其中“养乐多”产品也赫然在列。专家估计:病人自身免疫力很低,这时益生菌并不能使病人免疫力提高,相反,却很可能会因为新菌种的引入而破坏体内菌群平衡,引发新的感染,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研究人员因此警告说,病情严重者应避免饮用益生菌产品。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日本乳酸菌饮料巨头养乐多集团在反驳中质疑了荷兰研究人员的实验方式。发言人称:“那些实验对象病情严重,而且益生菌饮品被直接用导管注入他们的肠道,这种‘喝法’和普通消费者口服的方式迥然不同。”2008年荷兰政府已经向欧盟提出要求,要求彻底调查含有益生菌牛奶制品的安全性和有关益生菌的科学鉴定。
欧盟质检机构称益生菌饮料无任何健康益处
而近日英国媒体亦有报道,在益生菌产品评估中,欧洲食品安全局研讨小组认为,益生菌企业提交的支持其声明的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缺乏论证其产品对健康有益的证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并没有使用“益生菌”一词,并认为,“益生菌”在科学上名不副实。欧盟质检机构驳斥了800多个有关这些益生菌增强人体自然抵抗力,减少胃肠疾病宣传,认为这些宣传要么过于笼统,要么无法得到科学实验证实。
酸奶主要价值不在益生菌 人体自身能调节菌群平衡
欧盟的营养学家指出,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与传统的酸奶无论在口感,还是营养上,并无太大的区别,酸奶的主要营养价值其实不在益生菌。牛奶在发酵成酸奶的过程中能把乳糖发酵掉,发酵后的牛奶中蛋白、乳糖会水解,牛奶变得容易吸收,但其他营养成分依然保持,喝酸奶就不存在乳糖不耐受问题。这才是酸奶的真正价值所在。而且,人体自身本来就具有调节能力,可调配菌群之间的平衡。人体任何菌种都要保证一定的比例平衡,如果一旦失衡就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假设益生菌确实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过量补充对人体也未必会有积极的效果。
中国益生菌考查标准缺失
中国市面上许多酸奶都会在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一定单位内的活性益生菌数量,从每千克10亿个到每千克20亿个,甚至还能见到每千克富含50亿个、100亿个、200亿个活性益生菌的。专家介绍,如果单从名称来看,应该是有其相应的作用的,但问题是,对于这些酸奶中是否真的含有这种菌、数量是多少,却没有相应的考查标准。而在美国,益生菌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管理的,在进入市场前必须通过“公认安全使用物质”(GRAS)的认可。在加拿大、欧盟等地区,益生菌也是由相关部门做安全验证后才能进入市场的。
中国还没有制定过相应益生菌的标准。
益生菌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厂家自说自话
中国还没有制定过相应益生菌的标准。目前只有卫生部2001年出台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的有关规定;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方面没有规章可循,而含乳饮料的国家标准GB/T21732-2008只是规定了乳酸菌饮料的含菌量, 无论是未杀菌(活菌)型发酵型含乳饮料还是未杀菌(活菌)型乳酸菌饮料,乳酸菌活菌数在出厂期要求达到1×106cfu/ml(菌落单位),保质期前需要活菌数按产品标签标注的乳酸菌活菌数执行。这低于国际标准1×107cfu/ml的要求。同时,乳酸菌标准也并未对乳酸菌在人体肠道是否能存活,而且存活多少有硬性规定。
上文提到,目前中国市场上仅有少数几款酸奶添加了益生菌、而且功能宣传得到国家认可,取得保健食品生产批号。按照国家法规的规定,普通食品是不能在包装上宣传功效的。但是市面上大推益生菌功效、又不属于保健食品行业的酸奶大行其道。乳品生物技术专家张和平说:“由于没有相关法规,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监控,一些酸奶品牌包装上虽然标注着高科技益生菌群,但到底有无添加、添加了多少都是厂家自说自话,实际上可能与普通酸奶并无多大差异,一些商家涉嫌炒作。”甚至出现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中检验不出该益生菌的以假乱真现象。
虽然现在普遍认可益生菌对人体有益,能起到保健作用。但由于中国尚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制定益生菌和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标准,由此导致市场上益生菌名称叫法五花八门,益生功能被夸大宣传等现象严重,甚至很多商品仅有和普通酸奶一样的菌类成分。消费者不能受广告的误导,迷信益生菌饮料或酸奶的功效。而另一方面,益生菌对人体免疫系统是否真的具有保健功能,对人体是否有害,国际尚没有定论,这还有待科学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