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9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人体激素的分泌和基因调控着药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但制药公司在药品上市前并没有在女性身上进行特别测试。
事实上,性别除了影响药物效果,还会对各种生理指标有着显著影响。
近日发表由英国桑格研究所(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在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鼠身上,性别差异对各种生理指标有着显著影响。这是当前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盲点”,或误导当代医疗研究结果。
50000+小鼠的大规模研究
据悉,桑格研究所和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的科学家合作,收集了超过50000只实验鼠的234个生理指标,分析性别差异导致的影响。
结果发现:对于在实验中用作对照组的正常实验鼠,性别差异影响着56.6%的可以量化的生理指标(例如骨密度等),以及9.9%的不可量化的生理指标(例如头部形状是否正常)。
a significant genotype effect
对于有一个存在基因突变的实验鼠,反映在生理指标上的效果也受性别差异影响,涉及13.3%的可以量化指标和17.7%的不可量化指标。
为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了建议
当代医疗研究通常默认适用于一个性别的结果也适用于另一个性别。早在20年前,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已经要求囊括女性受试者,但后者所占的比例依旧非常低。
尽管一些国家政府和研究机构在推动临床试验阶段女性的参与率,但动物(是啮齿类模型、狗类)实验阶段的性别也大都是以雄性为主导的,并且性别标注的盲点很大。
有文章指出,2011年至2012年间,有22%的研究未能指明所用的小鼠的性别,而在指明性别的剩下80%的研究中,仅有3%既包含雄性也包含雌性。
由此可见,性别差异是一个急需深入探讨的科研盲点,它对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病率、病程、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科学家呼吁在相关研究中把动物的性别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这个大规模试验的研究者希望将这一结果应用于指导今后的人类疾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
在文章作者Steve Brown教授看来,动物试验同时囊括两种性别是合理设计实验的体现,只有试验设计的合理,其研究结论才能更加令人信服,也更有利于临床转化。
参考资料:
Prevalence of sexual dimorphism in mammalian phenotypic traits